2025年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阅读理解能力提升训练卷.docxVIP

2025年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阅读理解能力提升训练卷.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5年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阅读理解能力提升训练卷

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

1.请根据语境,为下面句子中的“”处选择最恰当的词语。

面对突如其来的困难,他毫不,反而展现出惊人的勇气和智慧。

A.略微B.勉强C.丝毫D.稍微

2.请将下面句子补充完整。

“,可以为师矣。”这句话强调了学习态度的重要性,提醒我们要虚心求教。

3.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

(2)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樯)

4.下面句子中有两个病句,请找出并修改。

(1)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2)通过这次社区服务活动,使我深刻体会到了奉献的快乐。

二、现代文阅读(一)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5~9题。

那树

余秋雨

不知何时起,厂区外的那棵老树,成了我每天目光所及的对象。它伫立在路的尽头,像一个沉默的哨兵,默默注视着人来人往。

那是一棵银杏树,树龄怕不下一百年了吧。虬曲的枝干努力向四方伸展,却始终没有超出工厂围墙的界限。它的叶子,在春天鹅黄嫩绿,夏日浓荫蔽日,秋天则一片金黄,风过处,黄叶如蝶,翩跹而下,铺满一地,仿佛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华贵的地毯。冬日,它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却依然挺拔,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坚守着自己的岗位。

我常在傍晚时分经过它。夕阳的余晖洒在它身上,给它的叶片镀上了一层金边,也给它的树干染上了温暖的色彩。我看着它在风中摇曳,听着它叶片摩擦发出的沙沙声,感觉像是在与一位老朋友对话。它似乎有无尽的智慧,能包容一切烦恼,也能抚平所有忧伤。

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工厂也在不断扩张。一天,我路过时,发现工地上正在伐树。我愣住了,那棵老树,那个我每天见到的、熟悉的身影,即将消失。工人们挥舞着斧头,树干发出痛苦的呻吟。我站在那里,心如刀绞,却无能为力。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它眼中的泪水。

树被伐倒了。人们将它加工成家具,摆放在了新的办公区。我偶尔会经过新办公区,看到那一张张桌椅,心中总会涌起一种复杂的情感。它们是那棵树的化身,却再也无法回到原来的地方,再也无法为路人遮风挡雨,再也无法展现它那优雅的姿态。

我常常想,那棵树的一生,就像一个时代的缩影。它经历了风雨,也见证了变迁。它虽然倒下了,但它精神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它的存在,不仅仅是一棵树,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种对坚韧不拔的诠释。

5.文章主要描写了哪棵树?它有哪些特点?

6.“我”为什么每天都会注视着这棵树?

7.文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8.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划线句子“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它眼中的泪水”的理解。

9.文章最后一段写道:“它的存在,不仅仅是一棵树,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种对坚韧不拔的诠释。”你如何理解作者赋予这棵树的精神内涵?

三、现代文阅读(二)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0~13题。

一碗面的味道

张晓风

家乡的夜晚,常常是伴随着一碗面的香气而深沉的。那碗面,简单得近乎粗粝,却是我味蕾深处最无法磨灭的记忆。

记忆里的面馆,总是热气腾腾的。昏黄的灯光下,老板娘一边忙碌着,一边哼着不成调的小曲。她手艺很好,和面、擀面、下面,一套动作行云流水。面条是手工做的,细长而筋道,煮熟后捞入大碗,浇上浓郁的肉臊子,再撒上碧绿的葱花和红亮的辣椒。

面的味道,是肉臊子。那是用猪骨熬制的汤头,加上各种香料,炖得浓郁鲜美。里面卧着大块的瘦肉,肥瘦相间,炖得酥烂脱骨。吃面时,要先用筷子将肉夹起,细细咀嚼,感受那醇厚的滋味,再吸溜一口面条,让汤汁在口中弥漫开来。那滋味,简单而纯粹,却能瞬间温暖全身。

小时候,我常常是面馆里最调皮的孩子。一会儿东张西望,一会儿又把面条弄得一团糟。老板娘总是笑着骂我,但从不真的责罚我。她知道,每个孩子都爱这碗面。

后来,我离开了家乡,去大城市打拼。虽然这里有很多美食,但我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每当我感到疲惫或者孤独时,总会想起那碗面的味道。它就像一根线,将我与家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知道,无论我走到哪里,那碗面的味道,都将是我心中最温暖的慰藉。

如今,我已长大成人,但那碗面的味道,却始终留在了我的记忆深处。它不仅仅是一道食物,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文化的传承。它让我明白,味道的记忆,往往与人的情感、与故乡的风土人情紧密相连。

10.文章围绕“一碗面”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11.文中描写了面馆和面条的哪些细节?这些细节有什么作用?

12.文章多次提到“味道”,请分析作者为什么要反复强调“味道”?

13.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句“味道的

文档评论(0)

152****07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