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离婚探望权纠纷案例
一、引言:被阻隔的亲情,法律如何守护孩子的”见面权”
深夜的台灯下,一张皱巴巴的儿童画静静躺在茶几上。画里,爸爸举着孩子在公园荡秋千,天空飘着彩虹。这是7岁的小宇上周趁妈妈不注意塞给邻居奶奶的,画背面歪歪扭扭写着:“爸爸,我想你。”
类似的场景,每天都在无数个离婚家庭里上演。当曾经的夫妻分道扬镳,孩子的探望权往往成为矛盾的焦点。一方渴望与子女保持情感联结,另一方因怨恨或误解设置障碍,夹在中间的孩子,成了最无辜的”牺牲品”。本文将通过一起典型的离婚探望权纠纷案例,剖开法律背后的亲情羁绊,探讨如何在”爱与规则”间找到平衡。
二、案例全景:从甜蜜到对峙的1000天
(一)婚姻破裂:曾经的”模范夫妻”为何对簿公堂?
张某(男)与李某(女)的故事,曾是小区里的”爱情范本”。两人大学相恋,婚后共同经营一家小型广告公司,女儿小宇出生后,张某负责跑业务,李某兼顾公司财务和家庭,日子过得有声有色。直到某年,李某发现张某与客户有暧昧聊天记录,信任的堤坝瞬间崩塌。经过半年的争吵与冷静,两人在民政局办理了协议离婚,约定小宇由李某直接抚养,张某每月支付3000元抚养费,探望权约定为”每月第二、第四个周末上午9点至下午5点接走探望”。
(二)探望受阻:从”正常见面”到”人间蒸发”
离婚初期,双方虽有隔阂,但探望还算顺利。小宇每周最期待的就是”爸爸日”——去游乐场、吃冰淇淋、搭乐高。转折发生在离婚后第8个月:李某的母亲因突发疾病住院,李某既要照顾孩子又要跑医院,情绪濒临崩溃。某次张某按约定来接孩子,李某当场发火:“你除了给钱还会什么?我妈住院你连个问候都没有!今天别想接走!”
这次冲突后,李某开始以各种理由阻挠探望:“小宇感冒了”“要上补习班”“我临时有事没人交接”。起初张某选择妥协,直到某天他发现小宇的社交软件头像换成了自己送的小熊玩偶,下面写着”爸爸,我想你”。张某联系李某,对方却在电话里哭着说:“你知道我多辛苦吗?每次看孩子跟你亲,我就觉得自己像个局外人!”
更让张某焦虑的是,小宇的班主任反映孩子最近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间总是一个人发呆。张某偷偷在学校附近等了三天,终于见到小宇。孩子扑进他怀里哭着说:“妈妈说爸爸不要我们了,可我知道爸爸不是这样的……”
(三)对簿公堂:当协商失效,法律如何介入?
在多次沟通无果后,张某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明确探望权的具体行使方式,并要求李某配合履行。李某则反诉称,张某探望时总在孩子面前说自己坏话,导致小宇最近总问”妈妈是不是坏人”,严重影响孩子心理健康,请求中止张某的探望权。
庭审现场,张某出示了近一年的通话记录(显示每月至少5次协商探望被拒)、小宇的绘画和日记(多次表达对父亲的思念)、班主任的证人证言(证明孩子情绪异常);李某则提交了小宇的聊天记录(张某曾说”妈妈太凶了,还是跟爸爸好”)、社区调解记录(张某曾在调解时指责李某”剥夺母爱”)作为证据。
三、法律剖析:探望权的”权利边界”与”责任内核”
(一)法律依据:从”模糊条款”到”具体指引”
我国《民法典》第1086条明确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
这一条款包含三个核心要点:
探望权的法定性:探望权是不直接抚养方的法定权利,无需以支付抚养费为前提(实践中常有人以”没给够钱”为由阻挠探望,这是违法的);
协议优先原则:法律鼓励离婚双方通过协商确定探望方式,毕竟父母最了解孩子的生活习惯;
子女利益最大化:无论是行使还是中止探望,最终判断标准都是”是否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
(二)争议焦点:本案中的三大法律问题
“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如何认定?
李某主张中止探望的主要理由是张某”在孩子面前贬低自己”。法院经审理认为,张某的言语虽有不当(如”妈妈太凶”),但未达到”严重损害子女身心健康”的程度(如教唆孩子仇恨、传递暴力信息等)。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68条,“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通常指探望方存在虐待、遗弃、吸毒、赌博等恶习,或患有严重传染性疾病等情形。本案中张某的行为属于”沟通方式不当”,可通过教育引导纠正,不构成中止事由。
探望方式如何”具体明确”?
原离婚协议中”每月第二、第四个周末”的约定过于笼统(如周末是否包括全天?遇到法定节假日如何调整?)。法院结合小宇的上学时间(周一至周五上课)、张某的工作地点(距离小宇学校30公里)、李某的居住环境(需提前24小时告知住址),最终判决:“张某可于每月第一、第三周的周六上午9点至下午5点探望小宇;寒暑假期间,张某可接小宇共同生活5天(需提前1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