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家渠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测试试卷.docVIP

五家渠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测试试卷.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五家渠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测试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基础积累与运用(30分)

1.请将下列汉字用正楷书写工整、规范。(4分)

憧憬翩跹潇洒澎湃

2.选择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2分)

A.潮汐(xié)憔悴(qiáo)纠缠(jiū)骊歌(lí)

B.翘首(qiáo)殒落(yǔn)脸颊(jiá)诘问(jié)

C.澎湃(pài)憧憬(chōng)滞碍(zhì)霎时(shà)

D.匀称(chèn)殒落(yǔn)拘泥(jū)翘首(qiào)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惟妙惟肖惊慌失措眼花潦乱

B.锲而不舍错落有致相题并论

C.恍然大悟妙手回春墨守成规

D.钦佩不已精益求精迫不急待

4.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连贯的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每当看到这些画面,我总会陷入深深的思考。

②它们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古老的故事。

③家乡的黄昏总是那么美,夕阳西下,晚霞满天。

④远处的山峦、近处的田野,都被染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

A.③①②④

B.③④①②

C.④③①②

D.①③④②

5.古诗文默写。(10分)

(1)海内存知己,。(高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八年风味徒思浙。(文天祥《过零丁洋》)

(3),关山度若飞。(乐府诗集《木兰诗》)

(4)独坐幽篁里,。(王维《竹里馆》)

(5),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6.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3分)

小明和小华是同班同学,他们一起学习,一起玩耍,关系非常融洽。但最近,他们因为一件小事发生了争吵,谁也不理谁。经过同学们的调解,他们最终和好如初,又恢复了往日的友谊。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9题。(12分)

《论语》六则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不亦说乎()(2)学而不思则罔()

(3)可以为师矣()(4)择其善者而从之()

8.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9.这六则短文主要阐述了学习哪些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4分)

(二)现代文阅读。(2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0-13题。

《那树》节选

王安忆

那树在河畔,站了二十多年了,像一个沉默的哨兵。它不言不语,只是站着,一年又一年。它的枝干粗壮,枝叶繁茂,浓密的绿叶像一顶巨大的绿伞,为树下的人们遮风挡雨。夏天,树下成了孩子们玩耍的天堂,他们在这里捉迷藏、跳绳、唱歌,欢声笑语不断。秋天,金黄的叶子像一只只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美丽极了。冬天,光秃秃的树枝像一根根钢针,刺向天空,虽然萧瑟,却也给人一种力量。

10.文章主要描写了“那树”的哪些特点?(4分)

11.第3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5分)

12.结合文章内容和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那树”的理解。(6分)

13.文章以“那树”为题,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三、写作(30分)

14.题目:那一次,我明白了________

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不少于600字。

---

简要答案

一、基础积累与运用(30分)

1.(略)

2.B

3.C

4.B

5.(1)天涯若比邻(2)惶恐滩头说惶恐(3)万里赴戎机(4)弹琴复长啸(5)不畏浮云遮望眼

6.小明和小华因小事争吵,经调解和好如初。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7.(1)愉快(2)迷惑、恍然(3)可以(4)好的

8.(1)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2)温习旧的知识,能得到新的理解,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9.学习的方法、学习的态度、向他人学习的态度。

(二)10.粗壮、枝叶繁茂、能为树下的人遮风挡雨。

11.比喻、排比。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叶子数量多、范围广,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运用排比,增强了文章的气势,突出了孩子们玩耍时的热闹场面。

12.(示例)“那树”象征着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它像哨兵一样守护着人们,为人们带来阴凉和快乐,虽然经历了风雨,但依然坚韧不拔。这让我想到生活中许许多多像“那树”一样的人,他们也许默默无闻,但都在为他人、为社会付出着。

13.(示例)以“那树”为题,既点明了文章的描写对象,又暗示了文章的主题。树是文章的线索,围绕树展开,表达了作者对树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同时,“那树”也象征着默默奉献、坚韧不拔的精神,引发读者对这种精神的思考和共鸣。

三、写作(30分)

(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an067-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