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肺孢子菌肺炎影像诊断.pptx

临床肺孢子菌肺炎影像诊断.pptx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肺孢子菌肺炎;

概述及临床表现

2肺孢子菌肺炎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3小结;;

概述

病原学特征:又称为肺孢子虫肺炎,卡氏肺囊虫肺炎(豚鼠。PCP),耶氏肺孢

子虫肺炎(人,PJP),是由于肺孢子菌引起的间质性浆细胞肺炎。

疾病危害:肺孢子菌肺炎(PCP)是免疫受损患者常见的严重肺部感染,可导致

呼吸衰竭甚至死亡。在未进行有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中,PCP是主要的致死原因之一。

历史背景:20世纪80年代,随着艾滋病的流行,PCP作为其常见并发症被广泛关

注。近年来,随着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非艾滋病患者的PCP发病率也有所上升。;

高危人群:HIV/AIDS患者CD4+T细胞计数200/μL时,PCP发病率显著升高。

器官移植、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因免疫系统被抑制,易感染PCP。

传播方式:空气飞沫传播是主要传播方式,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率1%~10%,但通

常无症状。医院内可发生交叉感染。免疫力低下者更易被感染,需加强医院感染防控。另外肺孢子菌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尤其是在潮湿、拥挤的环境中,传播风险更高。;

肺泡损伤:肺孢子菌黏附于I型肺泡上皮细胞,破坏其完整性,导致肺

泡内泡沫样渗出物积聚。这些渗出物中含有滋养体和包囊,影响肺泡的通气和换气功能。

间质病变:炎症细胞浸润肺间质,引起间质增厚,进一步阻碍气体交换。

严重时可引发肺纤维化,导致肺功能不可逆损害。

免疫反应: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并攻击肺孢子菌,但免疫受损者反应不足,

无法有效清除病原体。失控的免疫反应可能加重肺组织损伤。;

HIV感染者典型表现:发热、干咳、进行性呼吸困难。低氧血症较轻,

肺部听诊常无异常。病程可持续1个月,甚至更长。

非HIV感染患者:起病急,低氧血症严重,病死率高,病情进展迅速。

其他症状:部分患者可伴有乏力、盗汗、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提示机

体处于慢性消耗状态。

偶有胸痛,多为轻度,与呼吸困难程度不成正比,可能与肺

部炎症或胸膜受累有关。;

实验室检查

病原学确诊:痰液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GMS染色可找到包??或滋养体

PCR检测病原体核酸,灵敏度高,有助于早期诊断。

免疫学:CD4+T细胞计数200/μL。乳酸脱氢酶、G实验阳性。

血气分析:低氧血症、动脉血氧分压(PaO?)降低,氧合指数

(PaO?/FiO?)下降。

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高,对于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患者,白细胞计数常

降低。;;

CT-表现

以肺门为中心,广泛分布的磨玻璃影,外周相对不累及。

●HIV患者上叶更容易累及

●非HIV患者磨玻璃影相对更为广泛

网格状影,小叶间隔增厚、铺路石征及实变(非HIV者更易出现)。

各种大小、形态的肺气囊(HIV者更易出现,可合并气胸)。

肉芽肿性炎症,可出现空洞、小结节及树芽征等不常见,常提示合

并其他病原菌。

肿大淋巴结及胸腔积液少见。;

病例一:男,56岁,咳嗽、咳痰6天,HIV患者。;

病例二:男,48岁,既往肝癌病史,CD4+T细胞计数164/μL,咳嗽气急1月余;

病例三:男,73岁,前列腺癌术后。发热查因。;;

肺泡蛋白沉积症

又叫肺泡磷脂蛋白沉积症,是一种罕见的弥散性肺部疾病,组织学检查发现

PAS染色阳性的蛋白质类沉积物为金标准。

临床表现:病情发展缓慢,抗感染治疗无效,多表现为干咳、低热乏力。

CT:双肺弥漫对称性密度增高,“铺路石征”、“地图征”、磨玻璃影,若进展为实

变,要注意并发感染。

临床症状与影像学征象不相符,即影像学征象严重,而临床症状较轻。;

男,55岁,活动性气促、

喘息3月余。既往肺结核病史,服用甲泼尼龙片和吡非尼酮片后未见好转。;

肺泡性肺水肿

肺水肿是多种疾病基础上发生的过多体液积聚于肺组织内的状态,肺静脉回流

受阻,肺泡毛细血管血压增高,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淋巴回流障碍等。

根据水肿的部位分型:间质性肺水肿(起病缓慢)、肺泡性肺水肿(起病急)。

肺泡性肺水肿影像学表现:

●典型积聚于肺门区,呈“蝶翼状影”

●短期内变化迅速;

男,37岁,反复胸痛半月余,再发3天入院,冠脉造影示LAD中远端次全闭塞,门诊拟“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收治入院。;

病毒性肺炎

病毒是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最常见原因,常见病毒有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巨

细胞病毒和疱疹病毒。

发病率和疾病严重程度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婴幼儿、老年人、营养不良及免疫功能紊乱。

病理变化基础:弥漫肺泡破坏、肺泡内出血、间质细胞浸润。

确诊:PCR检测。

CT:多种表现,互相重叠。

●模糊小叶中心结节

●沿小叶分布磨玻璃密度

●肺段实变

●弥漫分布磨玻璃

文档评论(0)

医学资料+白衣侠士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业专业医学资料提供,解决您后顾之忧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