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童言无忌熊孩子
杂志社的编辑部里,日光灯下,我常常收到读者来信,其中不乏父母对于孩童“无忌”之言的困惑与焦虑。这些信纸背后,藏着一颗颗被童言刺伤或逗乐的心。而“熊孩子”一词,更是成了现下许多人对于顽皮孩童的戏称。其实,孩童之言,本无所谓忌与不忌,不过是成人世界的一面镜子,照见了我们自己的规矩与束缚。
记得有一回,在友人家中作客。友人五岁的小儿忽然指着我道:“叔叔,你的头好像一个圆圆的西瓜。”举座皆愕然,友人面色尴尬,急忙呵斥小儿无礼。我却不禁莞尔。小儿的眼中,头与西瓜皆是圆形物事,并无美丑之分,不过是直观的比较罢了。何罪之有?反倒是成人的反应,给这无心之语加上了羞耻的意味。
孩童初临人世,犹如一张白纸,尚未被社会的种种规范所浸染。他们的言语行为,多出于本能与直接观察。所谓“童言无忌”,非是孩童有意冒犯,实是他们尚未学会成人世界那套婉转曲折的表达方式。直来直去,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这是孩童的特权,亦是他们的可爱之处。
然现今社会,每见孩童活泼好动,便轻易贴上“熊孩子”标签。我曾在公园见一幼童,因追逐蝴蝶而不慎碰倒他人物品,其母连忙道歉,被碰者却嘟囔:“真是熊孩子。”幼童茫然站立,眼中尽是不解与委屈。何至于此?我们的社会,似乎越来越缺乏对孩童天性的包容。
孩童教育之中,最忌以成人标准苛求小儿。鲁迅先生曾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写道:“父母对于子女,应该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这话今日听来,仍觉振聋发聩。教育孩童,非是要将他们塑造成合乎社会规范的“小大人”,而是要理解他们的发展规律,给予适当引导。
对于所谓“熊孩子”行为,究其根源,多有两种:一是好奇心驱使,探索世界;二是求关注未能得法。若是前者,正当鼓励引导,满足其求知欲;若是后者,则需反思亲子关系,给予足够关爱与注意。一概斥之为“熊”,未免失之偏颇。
童言虽直,却常含真理。昔日安徒生童话中,那一声“皇帝什么也没穿啊”,道破了多少成人世界不敢言说的真相。我们这些大人,在社会的染缸中浸淫久了,学会了婉转,学会了掩饰,却也失去了那份直指核心的洞察与勇气。
教育之道,在于平衡。既不能放任自流,任孩童如野草般疯长;亦不能修剪过甚,使其失了本性。如同园丁栽培花木,需知各种花木之习性,有的喜阴,有的向阳,有的需多水,有的耐旱。因材施教,方是正理。
结尾之处,我想起一个故事:有位母亲带小儿访友,小儿见友人家中墙上挂钟停止不动,便直言道:“你们家的钟死了。”友人尴尬非常,母亲却微笑道:“不,它只是在休息。”既维护了童言的真挚,又化解了场面的尴尬。
童言本无忌,成人自有心。对待孩童的言语行为,我们需要的不是压制与标签,而是理解与引导。让孩童在保持天真的同时,学会尊重与包容,这或许才是教育的真谛所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