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3、文档侵权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担保责任追究案例
一、引言:担保责任的“双刃剑”效应
在日常生活里,我们常听到这样的对话:“兄弟,我最近急用钱,你给我做个担保呗,就签个字,我肯定按时还。”“咱们合作这么久,你帮我在银行担保笔贷款,业务做成了咱们一起赚。”这些看似轻松的承诺背后,藏着一把“双刃剑”——担保能解人燃眉之急,却也可能让担保人陷入“替人还债”的困境。
去年冬天,我在社区普法讲座上遇到一位头发花白的张叔。他攥着法院传票,声音发颤:“我就帮老战友签了个字,怎么现在要我还30万?”这个真实的故事,揭开了担保责任的现实复杂性。从自然人的“面子担保”到企业间的“融资担保”,从保证、抵押到混合担保,担保责任追究的案例里,既有信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