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025年国考申论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材料1
2024年,S省M县农业农村局的“数字农田”平台大屏上,实时跳动着土壤湿度、光照强度、病虫害预警等数据。在该县万丰村的智能大棚里,种植户老周通过手机APP就能远程调控温湿度,“以前靠经验看天吃饭,现在手机点一点,西红柿坐果率从70%提到了90%。”数据显示,M县已建成50个数字农业示范基地,无人机播种覆盖率达85%,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接入企业123家,2023年全县农业产值同比增长18%,其中数字化贡献占比超30%。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我们还开发了‘农情直通车’小程序,整合气象、市场、技术等信息,让农民‘掌上知农情、指尖找服务’。”
材料2
L市D镇的“智慧村务”平台上线后,彻底改变了过去“干部跑断腿、群众两头问”的局面。平台设置“政策直达”“事项办理”“民意反馈”三大模块,村民足不出户就能申请低保、查询补贴,还能对村集体资产处置、工程项目招标等事项实时监督。2024年3月,东岗村村民王大姐通过平台反映“村东道路路灯损坏”,系统自动派单至镇综合执法队,48小时内完成维修并反馈。截至2024年6月,平台累计处理群众诉求2347件,办结率98.6%,群众满意度从72%提升至91%。镇党委书记说:“数字技术不仅提升了效率,更让权力在‘云端’透明运行,干群关系更亲了。”
材料3
数字乡村建设在加速推进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成长的烦恼”。在西部某县调研时发现,部分村庄虽通了5G网络,但农民使用智能手机的比例不足40%,60岁以上老人中,能独立使用健康码的仅占15%。当地一位村支书坦言:“村里推广‘数字医保’APP,可老年人记不住密码、看不清小字,最后还是得村干部帮忙操作,反而增加了负担。”此外,数据安全隐患也不容忽视。2024年某电商平台因系统漏洞,导致3个乡镇的农产品销售数据泄露,部分农户接到骚扰电话,经济损失超20万元。更值得警惕的是,一些地方盲目跟风建“数字展厅”“智慧大屏”,设备长期闲置,沦为“面子工程”。某村花费80万元购置的智能垃圾分类设备,因村民习惯难改、维护成本高,运行3个月后便停用,被戏称为“数字垃圾”。
材料4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以数字化赋能乡村全面振兴,推动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乡村治理、农民生活深度融合,重点解决‘不会用、不敢用、用不起’问题,让数字乡村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农民。”同年7月,农业农村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强调要坚持“需求导向、农民主体、安全可控”原则,严禁脱离实际的“形象工程”,要求各地结合本地产业特色和文化传统,探索差异化数字乡村发展路径。
材料5
中国农业大学数字乡村研究院专家李教授指出:“数字乡村不是技术的独角戏,而是技术与乡土社会的双向适配。”他举例说,浙江某村没有盲目引入大数据平台,而是针对当地竹编产业特点,开发了“手艺人接单小程序”,既保留了传统工艺的温度,又借助数字技术拓宽了销售渠道;贵州某苗寨将民族文化元素融入“智慧旅游”系统,游客扫码就能听苗歌、学苗绣,让数字技术成为文化传承的载体。李教授强调:“技术是工具,最终要服务于人。只有让农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数字乡村才能真正‘活’起来。”
作答要求
(一)根据“给定资料1-2”,概括数字技术在乡村发展中的具体应用。(15分)
要求:全面、准确、有条理;不超过250字。
(二)“给定资料3”中提到“数字乡村不是技术的独角戏”,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0分)
要求:分析全面,逻辑清晰;不超过300字。
(三)针对“给定资料3”中反映的问题,提出解决建议。(25分)
要求:紧扣资料,切实可行;不超过400字。
(四)结合给定资料,以“数字乡村:让技术与乡土共生长”为题,写一篇议论文。(40分)
要求: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流畅;1000-1200字。
---
参考答案
(一)
数字技术在乡村发展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生产领域,构建“数字农田”平台,实时监测土壤、气象等数据;推广智能大棚、无人机播种等设备,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开发“农情直通车”小程序,整合农业信息,提供技术、市场服务。二是治理领域,搭建“智慧村务”平台,设置政策查询、事项办理、民意反馈模块,实现远程申请补贴、监督村集体事务;通过系统派单处理群众诉求,提升办事效率与满意度。三是服务领域,推动政务服务数字化,便利村民生活。(248字)
(二)
这句话强调数字乡村建设不能仅依赖技术堆砌,需与乡土实际深度融合。一方面,当前部分地区存在技术与需求脱节问题:老年群体数字技能不足,导致“数字负担”;盲目建设“形象工程”,设备闲置浪费;数据安全隐患威胁农民权益,这些都反映了技术“独角戏”的局限性。另一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