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VIP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

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为了说明微寄生和巨寄生,首先得从阶级的产生说起。在狩猎时代,随着狩猎水平的

提高,食物有了盈余,于是阶级随之产生了。一部分人变得懒惰,成为了和寄生虫一样的

家伙,他们靠别人打来的猎物生活。当然,这些人不叫寄生虫,而被称为统治阶级。农耕

生活的开始,标志着人类开始了定居生活,他们选择的定居地自然是适合种植农作物的地

方。在这个过程中,随着食物获取越来越稳定,人类的阶级也就越来越稳定,部分人彻底

成为社会的寄生虫。我们把他们这种生存方式称为巨寄生。与此同时,自然界的微生物也

一刻不停“尽职尽责”地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消耗着社会资源,我们称之为微寄生。

对于这两种寄生方式的理解,能很好的帮助我们理解人类社会的前进过程。在农业社

会中,农民所能提供的资源是有限的,而微寄生和巨寄生同时消耗着有限的资源,所以存

在着此消彼长的态势。如果微寄生的微生物占用的资源多了,那么巨寄生的统治阶级所能

支配的资源就少了,这样的文明必然强大不起来;如果巨寄生的统治阶级不能理性控制自

己的消耗,带给劳动人民过重的负担,劳动人民不堪重负便会崩溃,进而导致整个国家的

崩溃。

正是因为有了微寄生这个概念,我们就可以更好地理解非洲和印度这些热带地区的历

史。非洲因为传染病负担最重,也就是微寄生的负担最大,所以在古代一直没有形成强大

的中央集权国家。印度同样地处热带,所以微寄生的负担也很重。这样沉重的负担对劳动

人民健康和资源的消耗是巨大的,自然也就极大地削弱了劳动人民为统治阶级提供物质资

源的能力。

正是这样的原因,造成印度历史上的一些帝国军事上相对较弱,当受到外族入侵时,

有时缺乏足够的力量来抵抗,这和印度沉重的传染病负担削弱了国力密不可分。但是所谓

祸福相依,瘟疫同时也是对抗外来入侵者的强大武器。入侵印度的外族所需要面对的最大

问题,是自身的军事力量和瘟疫对这种力量削弱之间的对比。印度的统治阶级所能从劳动

人民身上获取的资源,与温带国家相比自然要少得多。

关于巨寄生,我们将视角转回到中国明朝末年,看一下统治阶级无节制掠夺是如何导

致政权崩溃的。明朝末年鼠疫大流行,死者甚众,伴随着政府的横征暴敛,很多农民在传

染病和赋税的双重压力下被逼揭竿而起。

但是明朝政府明显没有看到这个问题的根源,或者说即使看到了根源也没有好办法解

决。明朝政府采取的方式是“剿匪”,而剿匪所需要的钱,只能通过加重赋税获取,最终这

些沉重的赋税被加至同样被鼠疫侵害但暂时还没有造反的农民身上。

一方面,为了摆脱鼠疫威胁,疫区出现了大规模人口流动,结果就把瘟疫带到更广泛

的地区,使形势进一步恶化;另一方面,为了镇压农民起义,政府的赋税越来越重,自然

会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起义行列。在这种微寄生和巨寄生的双重压力下,一切似乎是死

循环。读明史可以看到,当时农民军的战斗力其实非常差。那时的明朝,来自女真的威胁

是癣疥之疾,而流民不可抑制才是真正的心腹之病。

崇祯皇帝如果能透彻理解以上问题,那么自然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改善现状。

首先当然是从微寄生的角度,下力气控制瘟疫,民变不起才能减少人口流动,而控制

瘟疫的方式又需要减少人口流动,这两方面互为表里,似乎难解。那么就需要从巨寄生的

角度去破解——降低赋税把统治阶级对农民的盘剥降到最低。

用同样的视角也能解答另一个问题——中国的文明为什么首先出现在黄河流域,而不

是长江流域。黄河的泛滥要比长江严重得多,对于水利灌溉而言,根本没什么优势。长江

流域的气温更高,种植水稻这样的作物,每年能多收一季,粮食产量会提高很多。但即使

这样的优势,我国的文明依然率先在黄河流域扎根,这是为什么?其实很简单,因为长江流

域所在的南方气温高,传染病也就更厉害。在找到有效防治传染病的办法之前,这种地方

当然不适合人类定居。在刚来到长江流域的时候,人民受到传染病的威胁如此之大,以致

一年到头的辛勤劳作也最多能填饱肚子,哪有多余的东西供统治阶级开销。这也难怪,翻

开史书,追溯历史,关于南方的地方多是瘴疠横行。

(摘编自孙铁飞《照进角落的光:行走在远古到中世纪的医学》)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寄生”“巨寄生”概念的提出,不是为研究生物,而是为阐明微生物与社会发展、文

明发达之间的关系。

文档评论(0)

ws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学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