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毒作用机制第1页,共40页。
优选毒作用机制第2页,共40页。
第4章毒作用机制31概述2毒物对生物膜的损害作用3毒物对细胞钙稳态的影响4体内生物大分子氧化损伤5毒物与细胞大分子的共价结合第3页,共40页。
1概述1.1基本概念1.2毒物产生毒性的可能途径第4页,共40页。
1.1基本概念毒物毒性的强度主要取决于终毒物在其作用部位的浓度和持续时间。终毒物是最终产生毒性作用的物质。终毒物可以与内源性靶分子相互作用,使整体结构和/或功能改变,从而导致毒性作用。终毒物常常是母体化合物,也可以是其代谢产物。也可以是内源性分子。第5页,共40页。
1.2毒物产生毒性的可能途径直接导致重要器官功能过荷。如过多的糖对肾功能的影响。在靶部位直接与靶分子作用,影响组织器官功能。如河豚毒素阻滞运动神经的钠通道。在靶部位与靶分子作用后产生连锁反应,导致组织器官功能紊乱和结构损伤。如化学毒物引起癌变等。第6页,共40页。
2毒物对生物膜的损害作用2.1对生物膜组成成分的影响2.2对生物膜上酶活性的影响2.3对生物膜生物物理性质的影响第7页,共40页。
2.1对生物膜组成成分的影响维持细胞膜的稳定性对机体内的生物转运、信息传递及内环境稳定是非常重要的。化学毒物可引起膜成分的改变。如:四氯化碳可引起细胞膜磷脂和胆固醇含量下降;二氧化硅可与人红细胞膜的蛋白结合,使其蛋白的α-螺旋(二级结构)破坏。第8页,共40页。
2.2对生物膜上酶活性的影响化学毒物可影响膜上某些酶的活性而影响细胞的功能。如:有机磷类化合物抑制突触小体和红细胞膜上的胆碱酯酶;对硫磷还可抑制突触小体和红细胞膜上的Ca2+-ATPase和Ca2+,Mg2+-ATPase;苯并芘可抑制红细胞膜Ca2+-ATPase和Na+,K+-ATPase;Pb2+、Cd2+可与上的巯基结合,而抑制其活性。第9页,共40页。
2.3对生物膜生物物理性质的影响对膜通透性的影响对膜流动性的影响对膜表面电荷的影响第10页,共40页。
对膜通透性的影响膜的通透性指膜两侧物质交换的能力。膜的通透性具有选择性,是物质逆浓差转运的基础。化学毒物可改变膜的通透性而影响膜两侧物质的正常转运,从而影响膜的功能。如:重金属可与膜蛋白结合而改变其结构和功能;缬氨霉素可使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增加而造成细胞损伤;DDT可使神经细胞膜通透性改变而使神经兴奋性增高。第11页,共40页。
对膜流动性的影响膜的流动性包括:膜脂质分子的旋转、伸缩和振荡、侧向扩散和翻转运动,膜蛋白分子的侧向扩散和旋转运动,膜整体结构的运动。膜流动性的生理意义包括:物质运输、细胞融合、细胞识别,细胞表面受体功能的调节等。膜流动性的改变包括量变(程度变化)和质变(如相变和分相)。化学毒物可通过该变膜的流动性而影响其功能。如:DDT、对硫磷、重金属可使膜的流动性降低;乙醇、溴氰菊酯、二氧化硅可使膜的流动性增高。第12页,共40页。
对膜表面电荷的影响膜表面的糖脂和糖蛋白形成膜表面极性基团,组成表面电荷。膜表面电荷的性质和密度影响膜表面的结构和功能。化学毒物可通过改变膜的表面电荷而影响其结构和功能。第13页,共40页。
3毒物对细胞钙稳态的影响3.1细胞内钙稳态3.2细胞钙稳态的紊乱与细胞毒性3.3钙稳态失调的机制第14页,共40页。
3.1细胞内钙稳态1细胞内钙由结合钙(结构钙,储备钙)和游离钙(离子钙,功能钙)组成。细胞钙稳态是正常胞内游离钙的浓度在细胞兴奋时上升至10-5mol/L、静息时下降至10-7~10-8mol/L的这种相对稳定的变化过程。细胞内钙浓度的调节主要由线粒体和内质网等钙库、其次由细胞质中的缓冲系统(蛋白质、核苷酸、酸性磷脂等)来调节。当内钙调节失灵(钙稳态紊乱)时,即可引起细胞功能损伤及坏死。第15页,共40页。
3.1细胞内钙稳态2钙作为第二信使在细胞功能调节中起重要作用,如神经传导、肌肉收缩、细胞分泌、细胞增殖与分化、细胞形态的变化及细胞衰老等。Ca2+作用途径有:通过钙结合蛋白如钙调蛋白介导;通过环磷酸腺苷介导;通过蛋白激酶C和磷脂酶C介导;通过钙通道介导。第16页,共40页。
3.2细胞钙稳态的紊乱与细胞毒性细胞钙稳态紊乱是某些化学毒物中毒的机制之一。如硝基酚、醌、过氧化物、醛类、二噁英、卤化烷烃和烯烃、镉、铅、汞等均能干扰细胞稳态,而引起细胞功能和结构损伤。各种毒物进入机体后,引起细胞内钙过荷时,可激活磷脂酶而促进膜磷脂水解、激活非溶酶体蛋白酶而促进细胞膜骨架蛋白水解、激活核酸内切酶而促进DNA断裂和染色质溶解。第17页,共40页。
3.3钙稳态失调的机制对能量代谢的影响对微管功能的影响激活水解酶第18页,共40页。
对能量代谢的影响胞浆内高浓度Ca2+通过单转运器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