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诗定义及特点.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乐府诗定义及特点

一、乐府诗的基本定义

乐府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类型,其定义需从历史渊源与文学特征两个层面综合理解。从起源看,“乐府”原指汉代设立的官方音乐机构(类似现代的“国家音乐管理部门”),主要职责包括采集民间歌谣、创作宫廷乐曲、训练乐工等。这些由乐府机构整理、配乐并传播的诗歌作品,逐渐被统称为“乐府诗”。随着时间推移,“乐府”的含义从具体官署扩展为一种诗体名称,后世文人模仿汉乐府创作的未入乐但具备其特征的诗歌,也被纳入乐府诗范畴。

1.名称溯源与机构背景

(1)“乐府”的原始含义:据《汉书·礼乐志》记载,乐府作为官方机构正式设立于西汉武帝时期(前141年—前87年在位),但类似职能的音乐管理部门在秦代已现雏形(如“太乐”“少府”属下的音乐官署)。汉武帝为“定郊祀之礼”“采诗夜诵”,扩大了乐府规模,使其成为兼具音乐创作、民间歌谣收集与宫廷礼乐演奏的综合机构。

(2)从官署到诗体的演变:汉代乐府机构消亡后(东汉末至魏晋时期),“乐府”一词逐渐脱离具体官署,转而指代曾由该机构整理、配乐的诗歌类型。南朝梁代《文选》将“乐府”列为独立文体类别,标志着其作为诗体名称的定型。唐代以后,文人创作的“新乐府”(不严格入乐但继承乐府精神的诗歌)进一步拓展了乐府诗的内涵。

2.核心界定标准

(1)音乐属性的关键地位:早期乐府诗的核心特征是“入乐可歌”,即与音乐紧密结合。无论是民间采集的“街陌谣讴”(如《十五从军征》),还是文人创作的“郊庙歌辞”(如《安世房中歌》),均需适配特定乐曲演唱。魏晋以后,部分乐府诗虽不再实际入乐,但仍保留“拟乐府”的创作传统,通过模仿原有曲调名称(如“相和歌辞”“杂曲歌辞”)延续其音乐属性。

(2)内容与形式的双重特征:区别于同时期文人诗(如《古诗十九首》),乐府诗在内容上更强调“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语),即因具体事件触发情感表达;形式上则呈现句式自由、语言通俗、叙事性强等特点,与宫廷雅乐的庄重或文人诗的含蓄形成对比。

二、乐府诗的题材内容特点

乐府诗的题材广泛,既涵盖社会现实的深刻记录,也包含个人情感的直白抒发,其内容贴近生活、关注真实,体现了“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民间文学传统。

1.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

(1)民生疾苦的记录:汉代乐府诗中,大量作品聚焦普通百姓的生存困境。如《战城南》通过“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的场景描写,揭露战争对生命的摧残;《东门行》以“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的细节,刻画了贫民因贫困被迫铤而走险的无奈。这些诗歌并非抽象议论,而是通过具体场景、人物对话展现苦难,具有强烈的画面感与代入感。

(2)社会矛盾的揭露:部分乐府诗直指社会不公,如《平陵东》以“劫义公,高堂下,交钱百万两走马”的情节,暗讽权贵对百姓的勒索;《相逢行》则通过“黄金为君门,白玉为君堂”与“兄弟两三人,中子为侍郎”的对比,揭示财富与权力的集中现象。这类作品虽未直接批判制度,却以客观描述引发读者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2.个人情感的直接表达

(1)男女情爱的率真书写:乐府诗中的爱情主题突破了“发乎情,止乎礼”的文人约束,呈现直白热烈的特点。如《上邪》中“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以六种不可能发生的自然现象起誓,将爱意推向极致;《有所思》则通过“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的激烈动作,表现失恋后的痛苦与决绝,情感表达不加掩饰。

(2)人生际遇的感慨抒怀:除爱情外,乐府诗还涉及个人命运的无奈与挣扎。如《孤儿行》以孤儿的视角,讲述“冬无复襦,夏无单衣”“头多虮虱,面目多尘”的悲惨生活,倾诉被兄嫂虐待的痛苦;《长歌行》通过“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的起兴,引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人生感悟,将个体生命体验升华为普遍哲理。

3.历史与传说的艺术加工

部分乐府诗以历史事件或民间传说为素材,通过艺术加工赋予其文学价值。如《鸡鸣》借“鸡鸣高树颠,狗吠深宫中”的场景,暗喻汉代宫廷的奢靡生活;《董娇娆》则以“花花自相对,叶叶自相当”的桃花拟人化描写,融入对女性命运的思考(传说董娇娆为东汉美女,诗中通过花与人的对话探讨青春易逝的主题)。这类作品既保留了历史传说的核心,又注入了诗人的主观情感,实现了史实与文学的融合。

三、乐府诗的形式特征

乐府诗在形式上突破了《诗经》四言体的限制,呈现出灵活多样的特点,其句式、结构与音乐性的结合,使其成为汉代至唐代诗歌发展的重要过渡形态。

1.句式与篇幅的灵活性

(1)杂言体的广泛应用:汉乐府中,杂言诗(句式长短不一)占比较高。如《有所思》以三言、五言、七言交替(“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节奏随情感起伏变化;《孤儿行》更打破常规,从一言(“行”)到九言(“南到九江,东

文档评论(0)

小T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一级建造师持证人

繁华落幕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1月03日上传了一级建造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