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解析五种常用杀虫剂对灰飞虱种群的多维度影响及科学防控策略
一、引言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灰飞虱(LaodelphaxstriatellusFallén),属同翅目飞虱科,是一种广泛分布且危害严重的农业害虫,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等地均有踪迹。其食性广泛,涵盖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多种农作物以及草本植物和灌木。在我国,灰飞虱分布于各个省份,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挑战。
灰飞虱对农作物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其成虫和若虫会成群聚集在作物的茎、叶、穗部,通过刺吸汁液来获取养分,这会导致植株黄叶、早枯萎缩甚至霉烂枯死,稻穗也可能发黑霉变,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灌浆结实,致使空秕率上升、千粒重下降、稻米品质降低。例如在水稻种植区,受灰飞虱侵害的稻田常出现“冒穿”“黄塘”等现象,远望比正常稻株黄矮。另一方面,灰飞虱作为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其传毒危害所造成的损失远远超过了直接取食的危害。它能传播水稻条纹叶枯病毒(Ricestripevirus,RSV)、黑条矮缩病毒(Riceblackstreakeddwarfvirus,RBSDV)等,引发水稻条纹叶枯病、水稻矮缩病、小麦丛矮病、玉米粗缩病等多种病毒病,这些病毒病可导致感病作物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在2003-2006年,江苏省涟水县境内水稻条纹叶枯病、玉米粗缩病大发生,易感病水稻品种“九优418”发病率达到20%以上,玉米田几乎都有粗缩病发生,油菜茬和大麦茬的夏玉米田粗缩病发病率高达50%以上,春茬和小麦茬玉米田发病率稍轻。高产优质水稻品种“九优418”就因其易感条纹叶枯病而被淘汰;高产作物玉米也因为易感粗缩病,种植面积和单产都大幅度下降。
为了有效控制灰飞虱的危害,保障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化学防治一直是主要手段之一。杀虫剂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灰飞虱的种群数量,减少其对农作物的侵害。长期且不合理地使用杀虫剂,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灰飞虱对多种杀虫剂产生了抗药性,使得防治效果大打折扣。长期使用杀虫剂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影响了生态平衡,对非靶标生物也产生了负面影响。研究不同杀虫剂对灰飞虱种群的影响,对于科学合理地选择和使用杀虫剂、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环境污染以及保护生态平衡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通过深入了解不同杀虫剂对灰飞虱的毒力、对其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以及灰飞虱对不同杀虫剂的抗性发展情况,能够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指导农民精准用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2灰飞虱概述
灰飞虱(LaodelphaxstriatellusFallén)隶属同翅目飞虱科,其形态特征较为独特。成虫体型较小,有长翅型与短翅型之分。长翅型雌虫体长(连翅)约4-4.2mm,雄虫体长3.5-3.8mm;短翅型雌虫体长2.4-2.8mm,雄虫体长2.1-2.3mm。雌虫体色多呈黄褐色,雄虫则为黑色。其头部特征明显,头顶略突出,由脊形成的凹陷排列成三角形;颜面额区雌雄均为黑色。雌虫中胸背板中部淡黄色,两侧暗褐色,雄虫中胸背板全部为黑色,翅膀半透明且带灰色,前翅后缘中部有一翅斑,雄性抱握器端部不分叉,形状如小鸟。卵呈香蕉形,长约1mm,初产时乳白半透明,后期颜色转变为淡黄,卵双行排列成块,卵盖微露于产卵痕外。若虫共5龄,末龄体长约2.7mm,颜色多为深灰褐色,前翅芽明显超过后翅芽。在3-5龄时,若虫腹背斑纹较为清晰,第3、4腹节背面各有1淡色八字纹,第6-8腹节背面的淡色纹呈一字形,在水稻生长季节,若虫多呈乳黄或淡褐色,秋末、冬春多呈灰褐色,胸、腹部背面两侧色较深,若虫落水其后足伸展成八字形。
灰飞虱的生活习性与其生长繁殖紧密相关。它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每只雌虫可产卵约100粒。其生活史历经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卵孵化后,若虫需经过五个龄期逐步发育为成虫。在适宜条件下,其繁殖速度较快。灰飞虱的发育适温在15-28℃之间,具有明显的趋嫩绿、茂密习性,长翅型成虫还具有趋光性,成虫产卵多选择在下午,将卵产于叶鞘及叶片基部的中脉两侧。在越冬方面,在福建、两广、云南等地,冬季可见3种虫态;而在其他地区,多以3、4龄若虫在麦田、绿肥田等处的禾本科杂草上越冬,早春均温高于10℃时,越冬若虫开始羽化。
在分布范围上,灰飞虱是一种广泛分布的害虫,国外主要分布于东亚、东南亚、欧洲、北非等地;在国内,各个省份均有其踪迹,属于广跨偏北种类。
灰飞虱对农作物的危害不容小觑。它是一种多食性害虫,能取食水稻、小麦、大麦、玉米、高粱、甘蔗等多种禾本科植物。其直接取食危害表现为成虫和若虫成群聚集在作物茎、叶、穗部,通过刺吸汁液获取养分,这会导致植株黄叶、早枯萎缩甚至霉烂枯死,稻穗也可能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水热合成法制备新型聚金属氧酸盐及其性能研究.docx
- 探寻异同: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与国际审计准则深度剖析.docx
- CO₂浓度升高对褐飞虱生物学特性及抗噻嗪酮品系适合度代价的深度剖析.docx
- β-氨基醇及其衍生物在不对称Henry反应与氮杂Henry反应中的催化应用及机理探究.docx
- 多效唑与己杨酸酯:小豆生长发育影响的比较探究.docx
- 淡水沉积物生物毒性测试方法的比较与应用研究.docx
- cAMP_PKA信号通路:树突状细胞调控调节性T细胞稳态的分子密码.docx
- 高原东部夏季凝结潜热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的影响机制探究.docx
- 融合肤色模型与Adaboost算法的人脸检测技术探索与实践.docx
- 从《俄狄浦斯王》与《美狄亚》窥探古希腊人本意识的多元内涵.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