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论文
浅析《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艺术
内容提要:《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它以魏、蜀、吴三国的兴亡为线索,描绘了三国时期尖锐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三国演义》对于战争的描写,富于变化。作者运用风云变幻、波折跌宕的情节、随事写人,在激烈的战争冲突中塑造人物的性格,冷热相间、疏密互补的描写手法,将40多场战争写得千变万化,各具特色。
关键词:《三国演义》军事思想谋略的应用战争描写
《三国演义》作为一部通俗历史演义小说,从问世的那一天起,就受到了广大人民特别是中下层劳感人民的热爱。它不仅成了人民群众饭后茶余、田问地头谈论的重要话题,更为后世的戏剧、电影以至电视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这些现象的出现和存在当然是因为本书那波折生动、跌宕起伏的情节以及书中那些呼之欲出、活龙活现的人物所决定,但其最重要的一点却不能不说是与书中对战争的大规模的描写关于。它上承《左传》、《史记》善写战争的特点,一改通常历史演义小说往往于排列正史材料之外,穿插铺叙某些野史逸闻,在故事情节上以收波折离奇之效果的做法,而是依照正史记载和民间传说加以扩展,并充分依照人物的出身、地位、历史条件等赋于人物活的语言和行动,进行了生动具体的描绘,使其性格一步步完整、充实、鲜明.致使它成了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特别是历史演义小说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三国演义》全书共一百二十回,所写的大小战争多达40余次。全书以三国之争为重要故事脉络,以魏、蜀、吴三国树“王道”、争正统、抢智能之才,最终以战争的伎俩去解决彼此之间的纷争为描写重点.它在一派落曰照大旗,马鸣风萧萧的艺术气氛中,展开了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战争故事。用形象、艺术的伎俩,真实而生动地展现了魏、蜀、吴及其它政治军事集团之间一幅幅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场景。《三国演义》在战争描写方面的重要艺术特点体现如下:
一、风云变幻、波折跌宕的情节描写
《三国演义》在战争描写方面的最大特点在于:它形象地再现了这一特定历史时期一幕幕千变万化、威武雄壮的战争实况,生动地描绘了众多英雄人物瑰伟感人的武勇智术。即以一向脍炙人口的赤壁之战为例。赤壁之战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浓墨重彩、着力描绘的一次大战役。作品从四十二回开始到五十回至,共用了八回多的篇幅.作者不仅花费大量笔墨,对这一历史事件进行了绘声绘色、精雕细刻的描写,而且对一系列历史事件做了极其巧妙的安排,使其合于常规、合于事理。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不是就战争写战争,不是平铺直叙地去写两军对垒时刀光剑影、血流成河的冲杀场面,而是有机地把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斗智斗勇纠合起来,把政治斗争、外交斗争,军事斗争组织在一场彼此你死我活、争地夺利的大争斗中。作品以斗智为关键,着重体现作战三方战略战术、权谋心计的较量,而且智上有智、谋中有谋,从而演出了一场高峰迭起、惊心动魄,引人入胜的活剧。
先看第一个高峰——孙刘联盟的形成。当初,曹操在擒吕布、灭袁术,特别是剪灭了对自已威胁最大的袁绍集团之后,威震天下,势力空前强大。他挥师南下,率领着“马步水军共八十三万,诈称一百万,水陆并进,车船双行”(《三国演义》四十二回),不费吹灰之力,占领了荆州,他屯兵江北,意欲一举拿下东吴半壁江山、统一全国.此时的刘备“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三国演义》四十三回).虽有诸葛亮扶持,又兼有猛将关羽、张飞、赵云等的辅佐,但“兵不满千,将但是关、张、赵云而已”(《三国演义》四十三回)。实属兵微将寡,势单力薄,几无立足之地。孙权即使拥有江东六郡,兵精粮足,又拥有周瑜、张昭等文臣武将,但跟曹操相比,强弱之势则显而易见。在曹军黑云压城,虎视鲸吞的形势下,这两个弱小集团的联合就成了这一特定历史条件下所必定产生的结局.也就成了这次战役孙刘两家能否保得住既得利益进而克敌制胜的焦点。但是在东吴内部,主战主和两派互不相让,主和派又略占上风。这就自然而然的把诸葛亮推向了风口浪尖,也使故事的情节更加波折、激荡。就在诸葛亮舌战群儒,批驳了东吴主和派,孙刘联盟眼看就要成为事实的情况下,作者再一次宕开一笔,先写孙权的顾虑重重,举棋不定,继写从鄱阳湖连夜赶到柴桑的周瑜不露声色,使故事的发展扑朔迷离、大起大落。当诸葛亮采取智激孙权、周瑜等策略成功之后,前景才豁然开朗。综观这一段描写,斗折星移、峰回路转,真正給人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艺术享受。
第二个高峰是孙刘两家联盟形成之后,对北军实力的减弱.孙刘两家联盟形成之后,其形势即发生了明显变化。东吴队由悲观防御转入主动进攻,在三江口小试锋芒,与曹军进行了第一次正面交锋。东吴水军斩将夺船,挫了北军的锐气。这次战斗亦暴露了北军的致命弱点,即北人不谙水性,更受不了江上风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