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湖南省长沙市名校联合体2025届高三高考考前仿真联考(三)语文试题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逆火效应”是由美国记者大卫·麦克雷尼在2011年提出的。他发现,当一个人面对公共舆论的指责时,越是想辩白,越是摆事实讲道理,就越会引发对方更进一步的否认,甚至攻击。也就是说,当个体遇到与自身信念相抵触的观点或证据时,除非该观点或证据足以完全摧毁原来的信念,否则个体就会忽略或反驳它们并强化其原有信念。
一份美国调查发现,大约43%的大众认为流感疫苗会带来流感。为了更正这一看法,美国疾病防控中心特地在官方网站上发布了科普文章,以期扭转大众认知。随后,研究人员对这一做法进行调查,发现科普文章虽然显著纠正了人们的误解,但同时也显著降低了对疫苗副作用高度关注的受访者的疫苗接种意愿。由此可见,虽然辟谣是消除谣言所带来的危害的一条有效途径,但也会导致部分受众更相信谣言,甚至倾向于依谣言行事。
在日常生活的其他情境中也常常会出现这种说服信息诱发“逆火效应”的现象。
那么,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在有关谣言的心理学研究中,常常用动机性推理这一理论来解释“逆火效应”。动机性推理是指人们倾向于防御性地处理和回应信息,即接受和寻找确证性信息,忽视、质疑或反驳挑战性信息及其来源。具体而言,当人们接触到对他们的信念或偏好产生挑战的信息时,就会因为冲突而情绪紧张,继而产生一种想要解除紧张情绪的冲动,即认知失调。在这种冲动的刺激下,人们便会忽视、质疑或反驳挑战性信息及其来源。在反驳性信息产生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存在可得性偏见,即根据认知上的易得性来判断事件的可能性。例如,某人因为上个月发生了飞机相撞事件,所以现在更愿意坐火车。但事实上,火车事故率是高于飞机事故率的。
“逆火效应”的另外一种解释是真相错觉与动机误解。一方面,人们会因为遗忘错将谣言记为事实,即真相错觉效应。根据真相错觉理论,人们在编码信息时,会给假信息一个否定标签,但不会给真信息一个肯定标签。在一段时间后,否定标签早于信息本身被遗忘,人们便会在此情况下产生真相幻觉,把谣言模糊地记为“真相”。另一方面,人们会误解辟谣的动机,从而更加相信谣言。也就是说,当人们接触到辟谣信息时,特别是在一些日常存在观念偏见的信息上,会认为辟谣者在极力掩盖谣言中某些不可告人的“事实”,从而更加相信这些谣言。
此外,心理抗拒也是导致“逆火效应”的原因之一。心理抗拒理论指的是当某种限制导致人们感到自主权或面子受到威胁时,他们便会产生逆反或抗拒心理,继而产生夺回自主权的想法或行为,具体表现为更加相信被限制的观念或更多地采取被限制的行为。
尽管辟谣难以从根本上消除谣言的不良影响,但辟谣者可以在发布辟谣信息时针对“逆火效应”的成因来制定辟谣方案,最大限度地削弱“逆火效应”,减少辟谣“后遗症”。2021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与传闻证据相比,被试在接收科学证据信息时,会更理性地更新他们的信念。因此,辟谣者在提供辟谣信息时,可以提供科学的标准化措辞的信息,从而更好地纠正人们的错误认知。考虑到可得性偏见的影响,辟谣信息还应尽量以图表等清晰易读的形式呈现,使信息更容易被编码和提取,给受众带来更多的真相易得感,从而促使他们相信真相。
在辟谣时加入提示社会规范或社会身份的信息,可能也是一个有效的措施。人们往往会通过效仿群体行为,以获得社会身份认同及其带来的良好感觉。因此,辟谣者可以利用人们的这种从众心理,在辟谣或说服信息中加入提示社会规范或社会身份的信息,从而促使受众以效仿社群行为的方式来接受辟谣或说服信息。
(摘编自《逆火效应:真相真的越辩越明吗》,《中国社会科学报》)
材料二:
当你想纠正的信息或传达的观点与对方的核心信念冲突,或者你表达的方式引发了对方的强烈负面情绪时,就很容易激发“逆火效应”。
为避免这一现象,沟通者需要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例如:尽量让讨论在冷静、理性的氛围中进行,减少情绪化的干扰;给予对方足够的时间去消化新信息,而不是急于求成或强行说服。
如果希望真正做到“以理服人”,可以尝试以下小技巧:
无论是辩论还是说服,我们常常倾向于直接抛出自己认为最强劲、最有力的论点和证据,试图以此一击即中。研究发现,强论点常常无效。因为强有力的论点可能暗示对方过去的立场是错误甚至有害的,会直接挑战对方的核心信念,不但无法说服对方,反而会让对方感到威胁,从而拒绝接受。
例如:“布尿裤不卫生又容易红屁屁,对孩子不好。”
对于支持布尿裤的人来说,这样的表述不仅不会促使他们思考布尿裤的劣势,反而会引发强烈的否认情绪,因为这动摇了他们“我是爱孩子”的自我认知。面对这样的威胁,人们通常会本能地采取防御姿态,甚至更加坚定自己的立场,而不会认真考虑论点本身的合理性。
采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语文】安徽省蚌埠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4月适应性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
- 【语文】安徽省天一大联考2025届高三最后一卷试题(解析版).docx
- 【语文】东北三省精准教学联盟2025届高三考前强化卷试题(解析版).docx
- 【语文】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2025届高三高考模拟(二)试题(解析版).docx
- 【语文】福建省福州市2025届高三第四次质量检测试题(解析版).docx
- 【语文】福建省厦门市2025届高三四模试题(解析版).docx
- 【语文】贵州省安顺市2024-2025学年高三5月高考模拟检测试题(解析版).docx
- 【语文】河北省部分校2025届高三5月联考猜题信息卷(一)试题(解析版).docx
- 【语文】河北省邯郸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试题(解析版).docx
- 【语文】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2025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
- 【语文】江苏省南通市2025届高三四模试题(解析版).docx
- 【语文】山东省2025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测评(三)试题(解析版).docx
- 【语文】山东省德州市2025届高三5月三模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
- 【语文】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2025届高三三模试题(解析版).docx
- 【语文】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2025届高三一模试题(解析版).docx
- 【语文】山西省部分学校2025届高三考前模拟检测试题(解析版).docx
- 【语文】陕西省安康市2024-2025学年高三5月联考模拟预测试题(解析版).docx
- 【语文】陕西省安康市2025届高三高考模拟试卷(三)试题(解析版).docx
- 【语文】陕西省安康市部分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试题(解析版).docx
- 【语文】陕西省安康市部分学校2025届高三最后一卷试题(解析版).docx
最近下载
- 一种基于压力监测的输液港自动封堵装置.pdf VIP
- 菠菜种植课件PPT.pptx VIP
- 紫色复古风《莴苣姑娘》童话故事PPT模板.pptx VIP
- 盐雾试验报告-.docx VIP
- [青海]水电站厂房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量清单及招标文件.doc VIP
- 拓展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实施方案.pptx VIP
-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课件(共45张PPT)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内嵌视频+音频).pptx VIP
- 时间序列分析—基于Python王燕习题答案.pdf VIP
- 百度AI营销认证初级考试理论知识题库(628题).docx
- 2025年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站电气部分)题库(294道) .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