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客家煎豆腐培训课件
第一章:客家文化与饮食传统客家人的历史迁徙与文化特色客家人源自中原,历经多次南迁,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客家一词意为客居他乡的汉族人,他们以勤劳、坚韧著称,在各地保留着自己的语言和传统。客家饮食的节俭与实用精神客家菜以有咸有酸、重油重色、喜腌喜卤为特点,充分反映了客家人节俭、务实的生活态度,讲究物尽其用,一菜多吃。豆腐在客家饮食中的地位与象征意义
客家美食特色概览以酸、咸、鲜为主的口味特点客家菜以酸、咸、鲜为基本口味,讲究咸鲜不腻。酸菜、酸笋等酸味食材常见,调味上偏重盐和酱油,形成独特风味体系。常用烹饪技法:快炒、炖煮、压制客家菜烹饪注重一菜多味,常用技法包括爆炒、煎、炖、腌、蒸等多种方式,尤其擅长炖煮与腌制工艺。豆腐与米制品的多样化应用
客家传统烹饪场景
第二章:豆腐的基础知识豆腐的起源与发展豆腐起源于中国,据《本草纲目》记载,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豆腐。历经两千多年发展,豆腐已成为中华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客家人将豆腐制作技术带到各地,并结合当地特色加以创新。豆腐的主要原料:黄豆及其营养价值豆腐主要由黄豆制成,富含植物蛋白质、异黄酮、钙质等营养素。每100克豆腐含有蛋白质约8克,脂肪4.2克,钙质159毫克,是素食者理想的蛋白质来源。嫩豆腐水分含量高,质地柔软,适合用于煮汤或蒸食老豆腐水分较少,质地紧实,是客家煎豆腐的理想选择豆腐干
豆腐制作的关键原理豆浆胶体聚沉原理豆浆是黄豆蛋白质和水形成的胶体溶液,通过凝固剂使蛋白质分子凝聚沉淀,从而形成豆腐。这个过程涉及到蛋白质变性和凝胶化的物理化学原理。凝固剂的选择传统客家豆腐多用盐卤(氯化镁)作为凝固剂,形成的豆腐口感细腻,弹性好;石膏(硫酸钙)制作的豆腐质地较软,保水性好;醋点豆腐则风味独特。不同凝固剂直接影响豆腐的口感和质地。豆腐的成型与压制过程凝固后的豆腐需经过模具成型和压制排水,压制力度和时间决定了豆腐的硬度和水分含量。客家煎豆腐通常选择压制较紧实的老豆腐,便于煎制时保持形状。
第三章:客家煎豆腐的原料准备选用优质老豆腐选择质地紧实、略带黄色的老豆腐,表面光滑无破损,按压时有弹性但不易碎。新鲜豆腐气味清香,无酸味或异味。客家传统制作多选用手工石磨豆腐,口感更佳。配料准备准备葱花、蒜末、干红辣椒、生姜丝等香料,以及酱油、米醋、食盐、白糖等调味料。客家煎豆腐特色在于香料与豆腐的完美结合,葱蒜的香气是灵魂所在。油的选择与用量传统使用猪油或花生油,现代可选用菜籽油或调和油。油量需充分覆盖锅底且能浸没豆腐三分之一高度,保证煎制均匀且不易粘锅。原料准备是煎豆腐成功的第一步,每一种配料都需精心选择,确保最终成品风味地道,口感正宗。客家煎豆腐讲究原料新鲜,刀工精细,充分体现客家饮食文化的精致和用心。
豆腐的切割技巧切割规格与要求将整块豆腐切成均匀厚片,约1.5厘米厚每片大小一致,形状方正,边缘整齐切割时刀要锋利,动作要轻柔流畅可根据个人喜好切成方块或三角形技巧与注意事项切前先用纱布或厨房纸吸干表面水分使用宽刀面的菜刀,避免豆腐粘刀切割动作要坚决,一刀到位,避免来回锯切好后继续吸干表面水分,减少煎制时溅油
第四章:煎豆腐的关键技术火候控制煎豆腐的火候控制是关键所在。开始时用中火预热锅具约1-2分钟,确保锅面温度均匀。放入豆腐后保持中小火煎制,避免外焦内生。整个过程火力应保持稳定,不宜忽大忽小。油温掌握油温是煎出完美豆腐的关键。理想的油温约为160℃-180℃,可通过筷子测试:筷尖放入油中出现小气泡环绕即可。油温过低会导致豆腐粘锅吸油,过高则会使表面过快焦糊。煎制时间每面煎制约3-5分钟,直至表面呈现均匀的金黄色。判断标准是豆腐表面形成酥脆的外壳,轻触不粘铲。总煎制时间约10分钟,视豆腐厚度和个人口感偏好可适当调整。
煎豆腐的翻面技巧翻面前的准备在翻面前,应确认豆腐底面已经充分煎制并形成金黄色外壳。可用铲子轻轻试探豆腐底部,如果能够轻松铲起且不粘锅,则说明可以进行翻面操作。翻面方法与步骤使用宽铲轻轻从豆腐底部完全铲起稍稍抬高锅铲,使多余的油回流入锅中迅速且平稳地将豆腐翻转180度轻轻放回锅中,避免溅油翻面后继续保持中小火煎制,直到另一面也呈现金黄色。整个翻面过程应连贯流畅,避免豆腐破碎。
第五章:调味与配料搭配传统客家风味调味料介绍客家煎豆腐的传统调味以咸鲜为主,突出豆腐本身的香气。常用调味料包括:客家盐焗:以粗盐、八角、花椒等制成客家米酒:添加独特醇香客家腌菜盐水:增添复合风味自制辣椒酱:提升辣味层次感酱油、醋、蒜泥的调配比例经典蘸料配比:优质生抽2份米醋1份蒜泥1/2份白糖少许(提鲜)香油几滴辣椒油适量(根据个人口味)调配时先加入干料,再倒入液体调味料,充分搅拌均匀。配以腌制酸菜或泡菜提升风味客家煎豆腐常与以下配菜搭配:梅菜:经典客家腌制蔬菜,咸中带甜酸菜:增添清爽酸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