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古典诗词赏析:行路难与水调歌头
在中国古典诗词的璀璨星河中,李白与苏轼无疑是两颗耀眼的巨星。他们的作品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穿越千年,更以其深邃的人生感悟与普世情怀,给予后人无尽的启迪。今日,我们便一同赏析李白的《行路难》(其一)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探寻其中蕴含的人生况味与艺术精髓。
一、李白《行路难》(其一):不屈的抗争与自信的高歌
《行路难》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组诗多首,其一尤为脍炙人口。此诗当为李白初入长安,遭遇挫折,理想与现实发生激烈碰撞后所作。全诗情感跌宕起伏,将诗人内心的苦闷、迷茫与不屈的豪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一)开篇的苦闷与迷茫: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开篇四句,诗人描绘了豪华的宴饮场面,美酒佳肴,本应是人生乐事。然而,“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两个动作,却将这种喜悦瞬间打破,代之以深深的苦闷与迷茫。“不能食”、“心茫然”,直白而强烈地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巨大失落。这不仅仅是对眼前美食的无心享用,更是对自己仕途受阻、理想受挫的沉痛反应。一个“顾”字,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孤独与彷徨刻画得入木三分。
(二)世道的艰难与历史的回响:比兴与用典的交织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此处诗人运用比兴手法,以“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仕途的困顿。然而,诗人并未就此消沉,他转而借用历史典故——姜太公吕尚垂钓于渭水之滨,后遇周文王而得重用;伊尹在受商汤聘请前,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经过。这两个典故的运用,寄寓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与对理想的执着追求,相信自己终有被明主赏识、一展抱负之时。
(三)抗争后的豪迈与展望:千古名句的力量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面对重重困难,诗人发出了“行路难”的慨叹,对未来的道路感到迷茫,“多歧路,今安在?”这既是疑问,也是内心痛苦的呐喊。然而,李白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从不沉溺于消极情绪。在短暂的彷徨之后,他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作结,展现了其何等豪迈的气概与坚定的信念!这两句诗,化用宗悫“乘长风破万里浪”的典故,意境开阔,气势磅礴,成为了千古传诵的名句,激励着无数身处逆境的人们奋勇前行。它不仅是诗人对自己的勉励,更是对人生理想的最高宣言。
《行路难》(其一)以其强烈的情感对比、生动的艺术形象和昂扬的精神内核,成为了李白诗歌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展现了盛唐士人积极进取、乐观自信的精神风貌,即便遭遇挫折,亦不失其风骨与豪情。
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旷达的胸襟与永恒的祝愿
如果说李白的《行路难》是一曲慷慨激昂的命运抗争之歌,那么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则是一首蕴含着深邃人生哲理与旷达情怀的中秋望月怀人之作。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苏轼因与当权者政见不合,被贬密州。在中秋之夜,面对一轮皓月,他思念远方的弟弟苏辙,遂作此词,以抒情怀。
(一)把酒问月的奇思与哲思:对宇宙人生的叩问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开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起笔便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与磅礴的气势。诗人将青天拟人化,直接发问,展现了其丰富的想象力与对宇宙奥秘的探求精神。“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进一步将思绪引向遥远的月宫。“我欲乘风归去”,表现了诗人对超脱尘世、摆脱烦恼的向往。然而,“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仙境虽好,却高寒难耐,不如人间温暖实在。“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月下起舞,清影相伴,最终还是觉得人间生活的美好与可贵。这几句将写景、抒情与哲理思考融为一体,意境空灵,引人遐思。
(二)对月抒怀的旷达与释然:人生悲欢的辩证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月光流转,照进朱红的楼阁,低低地洒在雕花的窗户上,也照在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的诗人身上。触景生情,诗人不禁对月发问:“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问,看似无理,实则蕴含着对亲人分离的深深惆怅。然而,苏轼毕竟是苏轼,他并未沉溺于这种离愁别绪之中,而是以其特有的哲学思辨,对人生与自然的规律进行了深刻的洞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几句将人的悲欢离合与月的阴晴圆缺联系起来,指出这是自古以来难以两全的自然常理与人生常态。这种认知,体现了诗人豁达的胸襟和深邃的人生智慧,将个人的情感提升到了对宇宙人生普遍规律的体悟。
(三)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超越时空的情怀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深刻体悟到人生的无常与不完美之后,诗人不再执着于眼前的离别之苦,而是发出了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