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PAGE/NUMPAGES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模板)
教师姓名
所在乡镇校
迎宾小学
任教年级、学科
五年级语文
教学设计的课程题目
《泊船瓜洲》
课型
古诗词欣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能默写。
过程与方法
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
2、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3、使学生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诗人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预设
据说,“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诗人在作诗过程中曾经过多次,最后定稿时才用了“绿”字。试想象,作者可能用过哪些字呢?你觉得用哪个字最好?为什么?
???????预设:
?????A.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春风一吹,把江南的景色变得春意盎然。
?????B.“绿”最能表现春天江南的美丽景色,表现他爱家。
?????C.“绿”字写出了江南岸的一片绿色,写出了颜色的美,表达诗人对家乡的热爱,衬托出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
?于是王安石改字的故事传开了,他对字词的推敲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环节与内容安排
环节安排的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堂导入
朗读古诗《泊船瓜洲》
三、赏析古诗
1、学习一、二句:
2、学习三、四句:
四、总结:
五、拓展延伸
激发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
揭示课题、明确学习内容
解题
介绍作者:
介绍诗歌的写作背景
读准字音,把握读诗的感情基调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指名读,了解学生朗读情况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理解诗的内容
课堂导入
古人曾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相信大家只要坚持下去,也会成为一个个小诗人的。
今天老师和大家共同来欣赏一首新诗《泊船瓜洲》。(幻灯片)(板书课题)。
谁能来说说“泊船瓜洲”是什么意思?“泊”是什么意思?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收集有关资料,现在谁来简单介绍一下王安石?(幻灯片)
看来同学们都准备得很充分,王安石,字介甫,北宋抚州临川人,著有《临川先生文集》。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王安石青少年时代是在父亲身边度过,因此他视南京为地第二故乡。他年轻时,中进士。写这首诗时,正是宋神宗第二次让他任宰相,推行新法。所以他前往上任,公务非常繁忙,经常东奔西走实行变革。这首诗是他再次上任离开家乡金陵,路过京口,停留在瓜州时写的。
教师范读
指名读:谁愿意来读一读这首诗?
指导学生朗读古诗
诗中的多音字,第一句诗中“一水间”的“间”很容易读错,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幻灯片6:多音字注音)
同学们,读诗,我们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当然要读得好,必须要先理解古诗的意思、蕴含的感情。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你们查找的有关的资料,小组内互相交流,说说诗句的意思。
师巡视、观察学生的学习方法。
想想:京口、瓜洲、钟山在什么地方?教师板书:(师标画瓜洲和钟山的位置)王安石的故乡是哪里?
a.“一水间”一水指?间什么意思?(幻灯片11)谁能用“间”组词。(练习:用间组词。)
b.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钟山又与京口隔着什么?
c.“数重山”什么意思?为什么诗人觉得只是“一水”“只隔”呢?
感情朗读指导:读一读,读出路程近的味道。(“只隔”重读。)
诗的第一二句写诗人路经瓜洲,发现天色已晚,泊船在此。在这样静寂的夜晚,他辗转难眠,独自一人走出船舱,仰望夜空中的一轮圆月,那时作者有何感慨呢?
从哪个字上体现出诗人的感情?
还——体现诗人思念家乡、怀念亲人,“还”也是这首诗的文眼
师导:此时,诗人仿佛看到了什么?
是啊!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多美呀!闭上眼睛想象江南春色是一幅什么样的美景?用上“我仿佛看到……”
教师激情点评
师总结导:(出示课件:幻灯片16)是啊,春天的江南,草木绿了,田野绿了,绿满了山岗,绿遍了江河两岸,到处是绿的?而诗人只用了一个字就表现出来了,那就是——?(“绿”),可见诗人用字之精妙。其实,诗人刚写这首诗时,不是用绿字,曾用过十几个字,经过反复推敲,最终定为“绿”。
王安石改字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教师小结:是啊!一个“绿”字,使王安石炼字成了千古佳话。同时告诉我们写文章要字斟句酌,反复推敲的道理。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千古名句,读。
师导:其实,这句诗精彩是“绿”字,重点却是“又”字,大家想想,这句诗中的“又”字是什么意思,告诉我们什么?(又是一年的春天来到了,诗人什么时候能回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