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伤口知识竞赛题库与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题)
1.以下哪项行为最符合“不要标题伤口”的核心原则?
A.公开讨论抑郁症患者的“脆弱性格”
B.用“残障人士”代替“残废人”称呼肢体障碍者
C.在社交媒体标注“单亲家庭的孩子问题多”
D.对经历校园霸凌的学生说“你怎么这么怂”
答案:B
解析:“不要标题伤口”强调避免用标签化、歧视性语言强化他人的痛苦或刻板印象,B选项使用尊重的中性称谓,符合原则;其余选项均通过标签或评价加剧了个体的心理伤害。
2.心理学中的“标签效应”指的是:
A.个体因他人贴的负面标签而逐渐认同并表现出相应行为
B.社会对特定群体的固有认知形成的集体记忆
C.媒体对事件的标题党式报道引发的舆论偏差
D.教育中通过奖励标签鼓励学生进步的方法
答案:A
解析:标签效应(LabelingTheory)的核心是负面标签会导致个体自我认同偏移,最终符合标签描述的行为模式,如“问题学生”标签可能使学生放弃努力。
3.以下哪种表述属于典型的“标题伤口”?
A.“他是一名自闭症谱系障碍患者”
B.“那个被家暴的女人终于离婚了”
C.“老张退休后得了抑郁症,现在在接受治疗”
D.“孤儿院里的孩子都有性格缺陷”
答案:D
解析:D选项将“孤儿”与“性格缺陷”强行关联,属于以偏概全的标签化描述,构成对群体的伤害;其余选项为客观事实陈述或中性表述。
4.针对经历过创伤事件的个体,正确的沟通方式是:
A.“你应该早点走出来,别总想着过去”
B.“发生这样的事确实很难,你愿意聊聊当时的感受吗?”
C.“我认识一个人比你惨多了,人家都没你这么矫情”
D.“你现在的问题都是因为太敏感,想开点就好了”
答案:B
解析:B选项通过共情和开放式提问表达支持,避免评判;其余选项通过否定感受、比较或说教加剧了创伤者的孤立感。
5.以下哪类群体最容易因“标题伤口”受到长期心理伤害?
A.获得见义勇为表彰的市民
B.高考状元
C.经历过性侵的未成年人
D.创业成功的年轻企业家
答案:C
解析:性侵受害者常被社会标签化为“不纯洁”“有污点”,这种标签会严重影响其自我认同和社会融入,尤其未成年人心理韧性较弱,伤害更持久。
6.媒体报道中,“不要标题伤口”的关键要求是:
A.为吸引点击使用“惊爆”“震撼”等夸张词汇
B.隐去敏感信息(如姓名、具体创伤细节),用中性语言描述
C.强调受害者的“责任”(如“夜晚独自出行导致受害”)
D.引用旁观者评价“她平时就穿得暴露,活该”
答案:B
解析:媒体需避免通过标题或内容强化对受害者的二次伤害,隐去隐私、使用中性语言是核心要求;其余选项均通过渲染或归因不当加剧标签化。
7.对抑郁症患者说“你就是太闲了,忙起来就好了”,这种回应的问题在于:
A.忽视了抑郁症是生理与心理共同作用的疾病
B.正确指出了抑郁症的诱因
C.鼓励患者积极调整生活方式
D.符合大众对心理疾病的普遍认知
答案:A
解析:抑郁症是神经递质失衡、环境压力等多因素导致的疾病,将其简单归因于“闲”是对病理机制的误解,属于标签化否定患者的痛苦。
8.以下哪项不属于“标题伤口”的常见表现形式?
A.对单亲家庭儿童说“你爸爸不要你了”
B.称呼外卖骑手为“外卖小哥”
C.在招聘广告中注明“不招离异人士”
D.评论残疾运动员“虽然残疾,但很励志”
答案:B
解析:“外卖小哥”是中性职业称谓,不构成伤害;其余选项分别通过揭伤疤、歧视性限制、隐性贬低(将“励志”与“残疾”绑定)造成标签伤害。
9.社会学中的“污名化”与“标题伤口”的关联是:
A.污名化是个体行为,标题伤口是群体行为
B.两者均通过标签将特定群体排除在“正常”之外
C.污名化仅针对生理缺陷,标题伤口针对心理创伤
D.标题伤口是污名化的结果,而非过程
答案:B
解析:污名化(Stigmatization)指通过标签使某群体被视为“异常”,与“标题伤口”的核心机制一致,均通过标签制造偏见和排斥。
10.面对他人的创伤经历,错误的应对方式是:
A.安静倾听,不急于给出建议
B.确认“这不是你的错”
C.分享自己类似的经历拉近距离
D.强调“时间会治愈一切,你必须坚强”
答案:D
解析:“必须坚强”的要求会让创伤者感到压力,认为表达脆弱是“错误”,属于情感绑架;其余选项均为支持性回应。
11.以下哪种教育场景符合“不要标题伤口”原则?
A.老师在班级说“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高铁乘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VIP
-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案.doc VIP
- 松下DC-GX9GK高级功能说明书说明书.pdf VIP
- 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ppt VIP
- 2025年租房合同范本(可直接打印)与租房合同范本(标准版) .pdf VIP
-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Unit1 《单元写作小专题》.ppt VIP
- 道路白改黑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 VIP
- 【新教材】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八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计划及进度表.pdf VIP
- 2025年医德医风考试试题(附答案).docx VIP
- ZOOM声乐乐器H8 使用说明书 (Chinese)用户手册.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