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昭通市市直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docxVIP

云南省昭通市市直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云南省昭通市市直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考古发现,红ft文化的彩陶上出现了仰韶文化的玫瑰花或花卉形纹饰,以及在仰韶文化绘制技法基础上所独创的垂鳞、龙鳞纹纹饰。这反映出中华早期文明()

历史悠久 B.地域特色 C.多元一体 D.融汇创新

考古发现,仰韶文化遗址中不仅出土了粟、黍等粮食作物,还伴有石斧、石刀、石铲、石锄等农业工具;同时在河北、河南、甘肃、内蒙古、辽宁等地也发现了同期的碳化谷物与生产工具。这说明当时()

原始农业有所发展 B.农业起源多元并行

C.采集经济仍占主导 D.粟稻作物最为发达

从东北辽河流域的红ft文化牛河梁遗址,到江淮地区的凌家滩墓地和环壕聚落,再到中原地区以巩义市双槐树为代表的河洛古国遗址,均出现了城址、祭坛、王陵、“璧琮璜”玉礼器和“鼎豆壶”陶礼器。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贫富分化日益明显 B.礼乐制度已经形成

C.国家初始形态具备 D.区域文明各具特色4.下图是尧到启时期的政治体制示意图。当时政治体制变革的主要原因是()

A.禅让制存在明显弊端 B.夏王朝的建立

C.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 D.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西周青铜器毛公鼎主要用来记录周宣王对毛公的策命和赠予,也歌颂了毛公为国服务的政绩。西周王臣在青铜器铭文中大都追念祖先功绩,告祭自己荣誉,希冀子孙保用。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实录历史事实 B.加强天子集权

C.强化等级秩序 D.维护宗族稳定

《汉书诸侯王表序》:“有逃责(债)之台。”唐代颜师古注:“服虔曰:周赧王负责(债);无以归还;主迫责急;乃逃于此台。”(注:周赧王是周朝最后一位天子)。这反映了()

王位世袭制度消亡 B.周王室实力的衰微

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 D.礼乐制度不复存在

公元前9世纪,楚国先祖雄渠自称“我蛮夷也”;楚国崛起后,其国君称:“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黄

帝之孙)。”这一变化说明先秦时期()

华夏认同的观念 B.中央集权的形成C.楚国疆域的扩大 D.夷夏差异的消失

春秋时期,我国北方有楼烦、林胡、赤狄、北戎等诸多民族部落,南方有巴、楚、吴、越等诸侯国。而到了战国后期,北方少数民族主要为匈奴、东胡,南方则只剩下楚、越两个诸侯国。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

中原文化影响扩大 B.孕育着统一的趋势

C.华夏认同观念形成 D.南北文化交流加强

商鞅主张“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韩非子也提出“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他们的共同追求是()

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 B.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C.重视先王的治理经验 D.厉行改革推动社会发展10.下图为诸子百家的关系简图。该图反映了()

A.思想家们彼此论战辩驳 B.各家思想相互吸收融合

C.儒学逐渐成为主流意识 D.法家思想源于儒家思想11.周秦之变不是简单的朝代之变、政权之变,而是古代中国历史上最重要最深刻的全方位变革,使中华文明完成了一次伟大转型和自我升级,使之从早期形态迈向成熟形态。这一变化带来的最主要的政治影响是()

A.形成了大一统国家形态结构 B.建立了外儒内法的治理模式C.摧毁了贵族政治的统治基础 D.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

《历史的终结》一书的作者福ft指出,中国制度具有“强大的国家能力”,中国从秦汉开始就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现代国家”,先于欧洲1800年。“现代”是指

严密的法律体系 B.精细化的基层管理

C.理性化官僚体系 D.大一统的儒家政治

秦朝虽然施行了“书同文”政策,但由于传承下来的战国文字系统太复杂,一时之间不可能都统一。因此,秦朝制定了八种稍有不同的字体,它们都属于“书同文”政策可以接受的范围,这说明()

秦朝并没有完成文字绕一 B.秦朝“书同文”效果有限C.秦朝统一措施具有灵活性 D.秦朝的文字系统非常复杂

下图为秦朝中央和地方机构关系示意图。这可用于说明秦朝()

中央与地方矛盾消除 B.国家政令难以畅通

C.垂直管理体系的建立 D.地方政府权力扩大15.西汉高祖至武帝初年,朝廷官员中师从法家的居多数,从汉武帝初年到宣帝末年,朝廷官员出身于师从法家、道家的人数急剧减少,而师从儒家的人数不断攀升。这一变化表明

A.官员晋升渠道的拓宽 B.治国方略的转变

C.社会阶层流动的削弱 D.中央集权的强化

16.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悉禁郡国毋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废除了景帝以来的郡国铸币制度,规定“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这一措施()

A.促进了经济恢复 B.降低了铸币质量

C.解决了王国问题 D.强化了经济控制17.汉初,丞相位高权重,辅佐天子处理政务。但到汉武帝时,丞相大都谨小慎微,难有建树。出现这

文档评论(0)

无与伦比943480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业文章服务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