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注安实务考试题型及答案(建筑/化工/矿山专业)
一、建筑施工安全实务案例题
案例背景
某住宅楼项目,施工单位搭设高度24m的碗扣式脚手架用于外墙装修。作业中,架子工李某未系安全带攀爬脚手架,脚手架第3层横杆突然断裂,李某从6m高处坠落,造成腰椎骨折。事后检查发现:横杆扣件扭矩值仅为20N?m(规范要求≥40N?m),且脚手架立杆基础未做硬化处理,近期连续降雨导致地基沉降。
问题
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有(多选):
A.李某未系安全带
B.横杆扣件扭矩不足
C.地基沉降
D.脚手架未验收
E.项目经理未履职
针对脚手架地基问题,应采取哪些整改措施?
简述脚手架搭设完成后的验收程序。
答案
ABC(直接原因指直接导致事故的物理/行为因素,D、E属于间接管理原因)
①停止脚手架使用,拆除现有基础;②采用C20混凝土硬化地基,厚度不小于100mm;③基础周边设置300mm宽排水沟,防止雨水淤积;④重新浇筑的基础需养护7天后,方可搭设脚手架;⑤立杆底部加设500×500mm钢板垫块,分散荷载。
①施工单位自检: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架子工、安全员检查立杆间距、横杆步距、扣件扭矩等参数,填写自检记录;②监理验收:监理工程师对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核查自检记录并现场抽查,重点检查地基、拉结件、脚手板铺设;③验收合格后,悬挂“验收合格”标识牌,注明验收日期、责任人,方可投入使用。
二、化工安全实务案例题
案例背景
某化工厂苯储罐区(3个500m3固定顶储罐),因进料阀门内漏,导致苯泄漏至防火堤内。操作人员发现后,未启动应急预案,直接用塑料桶收集泄漏苯,过程中桶体碰撞产生火花,引发苯蒸气爆炸,造成2人重伤,防火堤内管线烧毁。事后查明:储罐区可燃气体探测器已故障3天未维修,操作人员未接受过泄漏应急处置培训。
问题
该起爆炸事故的点火源是(单选):
A.静电火花
B.碰撞火花
C.高温烘烤
D.电气火花
简述苯泄漏后的正确应急处置步骤。
针对储罐区安全隐患,提出3项整改措施。
答案
B(案例明确“桶体碰撞产生火花”,直接引发爆炸)
①立即启动一级应急响应,通知调度室关闭储罐进料总阀,切断泄漏源;②疏散储罐区500m范围内人员,设置警戒带,禁止无关人员/车辆进入;③操作人员佩戴正压式呼吸器、防静电服,使用防爆工具(铜制铲、铝制桶)收集泄漏苯,严禁塑料桶接触;④开启储罐区喷淋系统,稀释苯蒸气浓度;⑤若泄漏量较大,启动事故池泵,将防火堤内泄漏液抽至事故池,防止漫溢;⑥检测苯蒸气浓度降至爆炸下限10%以下后,方可进行后续清理。
①立即更换故障的可燃气体探测器,每日进行1次点检,建立设备维保台账;②对全体操作人员开展泄漏应急处置培训,包含模拟泄漏场景实操考核,考核合格方可上岗;③储罐进料阀门更换为双密封型,加装泄漏检测传感器,与DCS系统联锁报警。
三、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实务案例题
案例背景
某地下铁矿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采矿,回采工作面通风采用压入式通风,风筒直径500mm,距工作面距离8m。某日夜班,作业人员在工作面爆破后,未待炮烟散尽即进入作业面,导致3人一氧化碳中毒。经检测,工作面CO浓度达300ppm(允许浓度≤24ppm),风筒存在3处破损,风量仅为设计值的60%。
问题
该起中毒事故的主要原因不包括(单选):
A.通风风量不足
B.未检测有毒气体浓度
C.爆破参数不合理
D.风筒破损
简述地下矿山爆破后,作业人员进入工作面的前提条件。
针对该矿通风系统,提出改进措施。
答案
C(案例未提及爆破参数问题,A、B、D均为直接导致中毒的原因)
①爆破后至少通风15分钟(若工作面长度超过100m,延长至20分钟);②由专职瓦检员携带便携式CO检测仪、风速仪,进入工作面检测:CO浓度≤24ppm、风量≥设计值90%、粉尘浓度≤2mg/m3;③检测合格后,在工作面入口悬挂“安全准入”标识,通知作业人员进入;④若检测超标,延长通风时间,必要时启动局部通风机加强通风,重新检测合格后方可准入。
①更换破损风筒,采用阻燃抗静电风筒,每50m设置1处风筒吊架,避免拖地磨损;②将风筒出口距工作面距离缩短至5m以内,确保风量直达作业面;③加装风量监测传感器,与通风机房联锁,当风量低于设计值80%时自动报警并启动备用风机;④每周对通风系统进行1次全面检查,重点核查风筒漏风率、风机运行参数,建立检查记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