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护理常用操作规程.docxVIP

内科护理常用操作规程.docx

本文档由用户AI专业辅助创建,并经网站质量审核通过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内科护理常用操作规程

内科护理工作繁琐而精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康复进程。一套科学、规范的操作规程是保障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的基石。本文旨在梳理内科护理中若干常用操作的核心流程与要点,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参考,以期促进护理工作的标准化与同质化。

一、生命体征监测

生命体征是评估患者生理状态的基本指标,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血氧饱和度。其监测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对病情判断至关重要。

(一)概述与目的

动态监测生命体征,可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为诊断、治疗及护理措施的调整提供依据。

(二)操作前准备

1.环境准备:确保病室安静、整洁,光线适宜,必要时屏风遮挡,保护患者隐私。

2.用物准备:根据监测项目准备相应的仪器设备,如体温计(电子或水银)、血压计(台式或电子)、脉氧仪、听诊器等。检查仪器性能完好,计量准确。

3.患者评估:了解患者病情、意识状态、合作程度,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及配合要点,消除其紧张情绪。

4.护士准备: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必要时)。

(三)操作流程

1.体温测量: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部位(腋温、额温、耳温或口温,昏迷、婴幼儿等特殊患者禁用口温)。

*若为腋温,协助患者擦干腋下汗液,将体温计水银端放于腋窝深处,嘱患者夹紧,测量一定时间后取出读数。

*电子体温计按说明书操作,待数值稳定后读取。

2.脉搏、呼吸测量:

*以示指、中指、无名指的指腹触诊桡动脉,计数一定时间的搏动次数,同时注意脉搏的节律、强弱、波形。

*测量脉搏的同时,观察患者胸廓或腹部的起伏,计数一定时间的呼吸次数,注意呼吸的节律、深浅度及有无异常呼吸形态。危重患者或呼吸微弱者,可用少许棉花置于鼻孔前,观察棉花飘动次数。

3.血压测量:

*协助患者取坐位或卧位,暴露上臂,伸直并轻度外展,肘部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

*缠袖带于上臂,下缘距肘窝一定距离,松紧以能插入一指为宜。

*触及肱动脉搏动,将听诊器胸件置于搏动处(不可塞于袖带内)。

*向气囊内充气,至肱动脉搏动音消失后再升高一定压力,然后缓慢放气,双眼平视汞柱(或电子屏幕),听取收缩压(第一声搏动音)及舒张压(搏动音消失或变调时)数值。

*电子血压计按说明书操作。

4.血氧饱和度监测:

*清洁患者指端,将脉氧仪传感器夹于患者指(趾)端或耳垂处。

*待数值稳定后读取血氧饱和度(SpO2)数值及脉率。

(四)注意事项

1.测量前若患者有剧烈活动、进食、冷热饮、洗澡、情绪激动等,应休息片刻后再测量。

2.婴幼儿、意识不清或不合作患者,测量时需有专人守护,防止意外。

3.血压测量应选择合适的袖带尺寸,过宽或过窄都会影响测量结果。对需密切观察血压者,应做到“四定”: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

4.发现生命体征异常时,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遵医嘱复测或进一步处理。

5.水银体温计使用后应进行消毒处理,防止交叉感染。

(五)操作后处理

1.协助患者整理衣物,取舒适体位。

2.清洁、整理用物,妥善保管。

3.准确记录测量结果于护理记录单。

二、口服给药

口服给药是临床最常用、最方便、较安全的给药方法,但吸收较慢,受胃肠功能影响较大。

(一)概述与目的

通过口服途径将药物摄入体内,达到预防、诊断或治疗疾病的目的。

(二)操作前准备

1.环境准备:安静、整洁,必要时屏风遮挡。

2.用物准备:药盘、药杯、量杯、滴管、研钵、湿纱布、水壶(内盛温开水)、发药本、医嘱单。

3.药品准备:严格按照医嘱,根据服药时间,准确无误地调配药品。做到“三查七对”: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查;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用法、时间。注意药物的有效期及有无变质。

4.患者评估: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吞咽功能、合作程度、有无口腔及食道疾患,了解患者对药物的认知程度及有无药物过敏史。

(三)操作流程

1.携带用物至患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向患者解释。

2.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坐位或半卧位,危重患者可抬高床头)。

3.若患者需饮水,先给患者温开水湿润口腔。

4.按医嘱将备好的药物依次放入患者口中,协助患者咽下。对危重或吞咽困难患者,应将药物研碎(某些缓释、控释片及肠溶片不可研碎),用水溶解后从胃管注入或用喂药器喂服,防止误吸。

5.确认患者将药物咽下后,给予适量温开水。

6.对服用特殊药物者,应特别交代注意事项,如某些药物需饭前、饭后、空腹服用,或服用后多饮水、不宜饮水等。

(四)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杜绝差错事故发生。

2.发药前应了解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特殊要求。

3.对有疑问的医嘱,应及时向医生提出,核实无误后方可执行。

4.

文档评论(0)

JQY803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