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碳纳米管表面接枝聚合物:构筑高性能复合材料的关键路径
一、引言
1.1研究背景
1.1.1碳纳米管的特性与应用前景
碳纳米管(CarbonNanotubes,CNTs),又名巴基管,是由单层或多层石墨片围绕中心轴按一定的螺旋角卷曲而成的无缝纳米级管状结构。自1991年被日本科学家饭岛澄男发现以来,凭借其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能,在材料科学领域掀起了研究热潮,展现出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从结构上看,碳纳米管一般两端封闭,层与层之间保持固定的距离,约0.34nm,直径通常在2-20nm,长度可达几微米到几十微米,这种特殊的微观结构赋予其众多优异性能。在力学性能方面,碳纳米管堪称“材料之王”,单根碳纳米管的拉伸强度可达200GPa,是碳素钢的100倍,而密度却只有钢的1/7-1/6,弹性模量为钢的5倍,且具有极高的韧性,硬而不脆,受到巨大外力时会弯曲、打卷绞结,但不会轻易断裂,外力释放后又能恢复原状,这使其成为理想的增强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对材料强度和轻量化要求极高的领域极具应用价值,如用于制造飞行器的结构部件,可在减轻重量的同时大幅提升强度,提高燃油效率;用于汽车车身部件制造,能增强汽车安全性。
在电学性能上,碳纳米管的碳原子以正六边形的微观形式组成基础单元结构,共轭效应显著,电子可在较大范围内自由运动,电导率可达108S?m-1,具有比铜高两个数量级的载流能力,理论上其导电性能仅次于超导体,且电子通过时几乎不产生热量,能量损失微小。这一特性使其在电子领域大放异彩,可用于制造高性能的晶体管,相比传统的硅基晶体管,基于碳纳米管的晶体管尺寸更小、速度更快、功耗更低;还可制作柔性电子设备,如可折叠显示屏、可穿戴设备等,为电子设备的发展带来新的变革。
碳纳米管的热学性能同样优异,它可以沿管长方向迅速传导热量,理论上是目前已知最好的导热材料,导热效率约为自然界导热性能极佳的金刚石的3-6倍。在能源领域,这一性能得到了充分应用,在锂离子电池中作为导电添加剂,能够提高电池的充放电效率和循环寿命;用于超级电容器,可显著提高其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在太阳能电池中,还能改善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此外,碳纳米管还具有化学稳定性,耐酸耐碱,在高分子复合材料中添加碳纳米管可提高材料的阻酸抗氧化性能,进一步拓展了其应用范围。
1.1.2碳纳米管应用面临的挑战
尽管碳纳米管拥有众多令人瞩目的优异性能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却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挑战。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便是碳纳米管的表面性质所导致的分散性差以及与基体相容性不佳。
碳纳米管是由大量碳原子组成的大分子,其内部存在着强范德华力,这使得碳纳米管在大多数溶剂中难以分散,极易团聚在一起。在复合材料的制备过程中,这种团聚现象会导致碳纳米管无法均匀地分布在基体材料中,从而严重影响复合材料的性能。例如,在制备碳纳米管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时,碳纳米管的团聚可能会使材料内部出现应力集中点,降低材料的强度和韧性,无法充分发挥碳纳米管的增强作用。
此外,碳纳米管表面呈化学惰性,与大多数基体材料之间缺乏有效的相互作用,界面结合强度较低。这使得碳纳米管与基体材料之间的载荷传递效率低下,进一步限制了碳纳米管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效果。以碳纳米管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为例,由于界面结合不佳,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碳纳米管容易从金属基体中脱粘,无法将自身的高强度有效地传递给基体,导致复合材料的整体性能无法达到预期。
碳纳米管的分散性和相容性问题不仅限制了其在复合材料领域的应用,在其他领域也同样带来了困扰。在电子器件应用中,不均匀的分散可能导致器件性能的不稳定;在能源存储领域,会影响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的充放电性能和循环寿命。因此,解决碳纳米管的分散性和与基体的相容性问题,成为了实现其大规模应用的关键所在。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碳纳米管表面进行接枝聚合物的改性处理,有效解决碳纳米管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分散性差和与基体相容性不佳的难题,进而提升聚合物的性能,拓展其应用领域。
从学术研究角度来看,深入探究碳纳米管表面接枝聚合物的反应机理、接枝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丰富和完善纳米材料表面改性的理论体系,为纳米复合材料的设计与制备提供更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对于揭示聚合物分子在纳米材料表面的吸附行为、界面反应过程以及纳米材料的增强效应等科学问题,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能够推动材料科学领域的深入发展。
在实际应用方面,本研究成果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复合材料领域,通过改善碳纳米管与聚合物基体的相容性和分散性,能够制备出高性能的碳纳米管/聚合物复合材料。这种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电学性能和热学性能,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电子设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资源约束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ocx
- 分子掺杂调控少层二维材料发光特性的研究与前沿探索.docx
- 糖基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路径探索及其与DNA相互作用机制研究.docx
- 解析蚜虫唾液蛋白:解锁蚜虫 - 植物互作的分子密码.docx
- 解锁居民负荷调控新密码:时间与偏好的协同之力.docx
- 民营医院发展新引擎:以YC集团为例剖析融资租赁的应用与创新.docx
- 腹侧苍白球谷氨酸能神经元:解锁显著性加工奥秘的关键钥匙.docx
- 拉索端部弹性约束振动控制的理论、影响及优化策略研究.docx
- 近红外长余辉发光材料成像纳米探针:制备、特性与多元应用探索.docx
- 解锁中低温脱硝密码:钛基与炭基催化剂的表面调控奥秘.docx
- 探幽溯源:痰浊、瘀血与衰老相关性的理论与临床新析.docx
- 光学捕捉与柱对称矢量光束:原理、特性及应用的深度剖析.docx
- 立式圆筒形热水储能罐力学性能与隔震性能的深度剖析与优化策略.docx
-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多维度剖析:基于临床案例的深度回顾与分析.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