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4送东阳马生序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docVIP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4送东阳马生序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6

《送东阳马生序》

课题

《送东阳马生序》(第二课时)

1、理解实词“嗜、趋、俟、穷、被、臭、遗、馁、书”和虚词“以”等,理解名词用作状语、名词作动词等词类活用现象,理解宾语前置句、省略句、固定句等句式现象。

2、理解文章内容层次和正反对比手法。

3、疏通文句,掌握课文文意。熟读进而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重要内容,理清行文思绪。

2、理解作者怎样用自已切身体会鼓励后生勤奋学习。

教学难点

正反对比论证手法。

教学措施

诵读──合作探究法,讨论──点拨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

课型

新授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读课文

问题探究

教读课文

问题探究

再读课文研讨与中心有关问题

拓展探究

写法鉴赏

写法鉴赏

读课文

内容理解

研讨

写作特色

一、教读1自然段

(一)指读第一自然段

(二)复习掌握重点词句

(三)内容理解

1、从①段看,作者送东阳马生临别赠言可用三个成语来概括?

讨论基础上教师明确:

业精于勤、苦中作乐和专心致志。

2、文中①段哪些语句阐明作者不辞艰苦,求师勤学原因?

教师明确:①余幼时即嗜学;②慕圣贤之道;③心中有足乐者。

3、我求课时有哪些不利原因,我是怎样克服,获得效果怎样?

讨论基础上教师明确:

(1)致书之难。

由于家中贫寒,没有钱买书。处理措施是向藏书人家借,亲自抄写,并且从不超过约定期限,艰守信用。在抄书过程中,天寒地冻,砚池中水结成冰,手指都不能伸直,但我仍然不敢懈怠。因此,由于我讲信用,因此大家乐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有机会博览群书。

(2)从师之劳。

所居之处地名人硕师和他交往,学习中遇到难题难以得到解答。处理措施是跑至百里外求师,且看待老师态度是毕恭毕敬,对老师要察颜观色,等到他休息好了,还要等到他怒气消了,心平气和了,才敢去请教。因此最终止果是“卒获有所闻”。

(3)奔走之苦。

奔走路途遥远,季节又是寒冬腊月,路又崎岖不平,尚有大风大雪,走到目地后,手和脚被冻裂了而全然不知,四肢都冻僵了,要旅店人用热水温棉袄覆盖才能暖过来。

(4)生活之艰

比较点

同舍生

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日多食,有鲜肥滋味之享。

穿

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感受

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4、找出本段中议论句理解其作用。

教师明确: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归结上文,突出勤苦,表明勤能补拙

(四)齐读第二自然段

二、教读2自然段

(一)指读第二自然段

(二)复习掌握重点词句

(三)内容讨论

1、太学生和我年幼时求学相比,有哪些优越之处?

讨论基础上教师明确:

比较点

太学生

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廪稍之供

穿

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

岁有裘葛之遗

寓逆旅主人

坐大厦之下诵诗书

行深山巨谷中

无奔走之劳

未尝稍降辞色

未有问而不告

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

结论:其业有不精者,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2、本文最终一段表明了写作原因及目,写作原因及目是什么?

讨论基础上教师明确:

原因大概有两点:一是马生得到同辈赞赏,是位“善学者”;二是同乡之谊。目是鼓励马生愈加刻苦学习。

3、手法小结

本文最突出写作手法是什么?

讨论基础上教师明确:

本文最突出写作特点是从多种角度进行对比,作者在对比中突出了自已观点。从横向看,有同龄人之间对比;从纵向看,有今与夕对比。两方面对比:①学习态度;②学习条件。

例如在生活上,吃方面,“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与“廪稍之供”对比;穿方面,“缊袍敝衣”与“裘葛之遗”对比;在学习上,读书方面,“行深山巨谷中”与“坐大厦之下诵诗书”对比;老师方面,“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未尝稍降辞色”与“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对比;书本方面,

“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与“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对比。

结论:“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4、宋濂在求课时,对老师态度怎样?作为现代中学生,你怎样评价这种师生关系?

教师提醒;恭敬、尊重。示例:我们应继承和发扬尊师优良老式。遇到问题,虚心向老师请教,并勇于刊登自已意见和见解。

5、找出本段中议论句理解其作用。

教师明确: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明乐以忘忧

(四)齐读第二自然段

三、再读课文,研讨与中心有关问题

默读课文,思考完毕下面问题

1、文章是怎样写出自已学习时困难条件?(或作者写自已艰苦求学经历目是什么?)请引用原文关键词语或者句子回答。

要点提醒:

困难:无书、无师、家贫(生活艰苦)。

重要体目前借书抄录、

文档评论(0)

每天进步一点点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每天进步一点点,快乐生活每一天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