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针灸治疗.docxVIP

高血压的针灸治疗.docx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血压的针灸治疗

一、高血压与针灸治疗的关联性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血管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体循环动脉血压持续升高(非同日三次测量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可伴随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现代医学以药物治疗为主,但部分患者存在药物副作用或血压波动控制不佳的问题。针灸作为传统中医特色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机体功能,在辅助降低血压、改善症状(如头晕、头痛、心悸)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需明确的是,针灸主要适用于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收缩压140-159mmHg或舒张压90-99mmHg),对继发性高血压(如肾性高血压)需优先治疗原发病,且针灸不可替代规范的降压药物治疗。

二、针灸治疗高血压的核心原理

针灸干预高血压的作用机制涉及多系统协同调节,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1、神经调节机制

人体血压受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平衡调控。高血压患者常存在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表现为心率加快、血管收缩),针灸可通过刺激穴位激活外周神经传入信号,抑制下丘脑-交感神经中枢的过度激活,同时增强副交感神经张力(表现为心率减慢、血管舒张),从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改善血压水平。

2、体液调节机制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过度激活是高血压的重要病理基础。研究发现,针灸特定穴位(如曲池、太冲)可抑制肾素分泌,降低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减少醛固酮对水钠的重吸收,从而减轻血容量负荷,发挥降压作用。

3、血管调节机制

长期高血压会导致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内皮细胞分泌的一氧化氮减少,缩血管物质增加),进一步加重血压升高。针灸可促进内皮细胞修复,增加一氧化氮释放,改善血管弹性,降低血管对缩血管物质的敏感性,从而辅助稳定血压。

三、针灸治疗的选穴与配伍

针灸选穴需结合中医辨证分型(肝阳上亢型、痰湿壅盛型、肝肾阴虚型等),以“平肝潜阳、化痰祛湿、滋补肝肾”为核心原则,采用主穴与配穴结合的方案。

1、基础主穴

(1)太冲(足背第1、2跖骨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中):足厥阴肝经原穴,具有平肝潜阳、疏理肝气的作用,可改善因情绪波动(如焦虑、愤怒)诱发的血压升高。

(2)曲池(肘横纹外侧端,屈肘时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手阳明大肠经合穴,能清泻阳明经热,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对收缩压升高为主的患者效果显著。

(3)合谷(手背第1、2掌骨间,第2掌骨桡侧中点处):手阳明大肠经原穴,与太冲配伍(称“四关穴”)可调节全身气血运行,缓解头痛、面红等症状。

(4)风池(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足少阳胆经穴,可平肝息风,改善头晕、颈项强痛等症状。

(5)足三里(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足阳明胃经合穴,能调和脾胃、补益气血,辅助改善因长期高血压导致的乏力、纳差等虚损症状。

2、辨证配穴

(1)肝阳上亢型(症见头痛眩晕、面红目赤、急躁易怒、舌红苔黄):加行间(足背第1、2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侠溪(足背第4、5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增强清肝泻火功效。

(2)痰湿壅盛型(症见头重如裹、胸闷脘痞、舌苔白腻):加丰隆(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1寸,胫骨前嵴外2横指)、阴陵泉(胫骨内侧髁下缘,胫骨内侧缘凹陷中),以化痰祛湿、健脾和胃。

(3)肝肾阴虚型(症见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舌红少苔):加太溪(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滋补肝肾、平衡阴阳。

四、针灸操作的规范流程

针灸治疗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与安全规范,具体流程如下:

1、治疗前评估

(1)测量血压:治疗前需静息5分钟后测量双侧上肢血压,记录基础值(收缩压、舒张压)。若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10mmHg,需暂缓针灸,优先调整药物控制血压。

(2)辨证分型:通过四诊(望、闻、问、切)明确中医证型,确定选穴方案。

(3)排除禁忌症:凝血功能障碍(如血小板减少、服用抗凝药)、皮肤感染或溃疡部位、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急性期(如脑出血、心肌梗死)患者不宜进行针灸。

2、操作步骤

(1)消毒:操作者双手用肥皂水清洗后,用75%酒精棉球擦拭;患者穴位局部皮肤用75%酒精棉球由内向外环形消毒,待干后施针。

(2)进针:使用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常用0.25mm×40mm规格),采用快速进针法(以指切法或挟持法固定穴位,快速刺入皮肤),避免疼痛。

(3)行针:进针后通过提插(幅度0.3-0.5cm)、捻转(角度90-180度)手法使患者产生酸、麻、胀、重的“得气”感。根据证型调整手法:实证(如肝阳上亢)用泻法(提插幅度大、频率快);虚证(如肝肾阴虚)用补法(提插幅度小、频率慢)。

(4)留针:得气后留针20-30分钟,期间可间隔5-10分钟行针1次以维持针感。

(5)出针: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快速拔针,避免出血。

3、异常反应处理

(1)晕针:表现为

文档评论(0)

小T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一级建造师持证人

繁华落幕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1月03日上传了一级建造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