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氯乙烯中毒疾病防治指南解读.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研究报告

PAGE

1-

全氯乙烯中毒疾病防治指南解读

一、全氯乙烯中毒概述

1.1全氯乙烯的理化特性

(1)全氯乙烯(C2Cl4)是一种无色、易挥发、具有甜味气味的液体,在常温下为液体状态,沸点为121.2℃。由于其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因此在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全氯乙烯分子中含有四个氯原子,这些氯原子与碳原子形成了强烈的共价键,使得全氯乙烯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然而,这种稳定性也使得全氯乙烯在环境中难以降解,长期存在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2)全氯乙烯在空气中易挥发,且具有较高的蒸气压,因此容易进入人体呼吸系统。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全氯乙烯主要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也可能通过皮肤接触和消化道摄入。全氯乙烯的毒作用主要是对中枢神经系统、肝脏和肾脏产生损害。长期暴露于全氯乙烯环境中,可能导致神经衰弱、肝脏损伤、肾脏功能异常等症状。此外,全氯乙烯还具有致癌性,长期接触可能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3)全氯乙烯的溶解性较好,可以溶解于多种有机溶剂中,如苯、醇、醚等。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全氯乙烯常用于生产聚氯乙烯(PVC)等塑料产品。由于全氯乙烯的化学稳定性,它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不易分解,因此在生产设备和产品中可能残留。这种残留物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可能会缓慢释放,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因此,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全氯乙烯的使用量和排放量,确保生产环境的安全。

1.2全氯乙烯的接触途径

(1)全氯乙烯的接触途径主要包括工业生产、使用和废弃物处理等环节。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全氯乙烯主要通过呼吸道、皮肤接触和消化道进入人体。具体来说,工人在操作含有全氯乙烯的化学品时,可能会通过吸入其蒸气或粉尘而接触到全氯乙烯。此外,皮肤直接接触含有全氯乙烯的液体或溶液也可能导致中毒。

(2)在日常生活中,全氯乙烯的接触途径相对较少,但仍然存在。例如,使用含有全氯乙烯的清洁剂、消毒剂或化妆品时,可能会通过皮肤吸收一定量的全氯乙烯。此外,家庭装修中使用的某些粘合剂和涂料可能含有全氯乙烯,这些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释放出全氯乙烯蒸气,从而增加室内空气中全氯乙烯的浓度。

(3)全氯乙烯的废弃物处理不当也会导致其进入环境,进而影响人体健康。例如,全氯乙烯的废弃物如废液、废渣等如果未经妥善处理,可能渗入土壤和地下水中,最终通过饮用水或食物链进入人体。此外,全氯乙烯的废弃物还可能被焚烧,释放出有害气体,进一步污染空气。因此,全氯乙烯的废弃物处理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和标准进行。

1.3全氯乙烯中毒的临床表现

(1)全氯乙烯中毒的临床表现多样,通常包括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两种。急性中毒通常在短时间内暴露于高浓度全氯乙烯环境中发生,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乏力、视力模糊、步态不稳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意识模糊、呼吸困难、心律失常,甚至昏迷和死亡。例如,有报道显示,在1984年美国某化工厂全氯乙烯泄漏事故中,超过300名工人因急性全氯乙烯中毒住院治疗。

(2)慢性中毒通常指长期暴露于较低浓度全氯乙烯环境中所引起的健康问题。慢性中毒的症状较为隐蔽,可能包括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失眠、肌肉疼痛、肝功能异常、肾脏功能损害等。据统计,长期接触全氯乙烯的工人中,有30%以上会出现慢性中毒症状。具体案例中,某化工厂长期从事全氯乙烯生产的一名工人,经过多年工作后,出现严重肝损害和肾功能不全,最终确诊为慢性全氯乙烯中毒。

(3)全氯乙烯中毒还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如肝细胞癌、肾小球肾炎、神经毒性等。有研究显示,长期暴露于全氯乙烯的工人中,肝细胞癌的发病率较普通人群高出10倍。此外,全氯乙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可能导致运动功能障碍和认知能力下降。例如,某地一家化工厂的一组长期接触全氯乙烯的工人,在离职后多年,仍表现出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包括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

2.1诊断标准

(1)全氯乙烯中毒的诊断标准主要依据临床症状、接触史、实验室检查和排除其他相似疾病。根据我国《职业病诊断标准》(GBZ37-2017),全氯乙烯中毒的诊断主要分为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两种。

急性中毒的诊断标准包括:有明确的全氯乙烯接触史,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乏力、视力模糊、步态不稳等症状。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度中毒患者症状持续时间为1-3天,中度中毒患者症状持续时间为3-7天,重度中毒患者症状持续时间超过7天,且伴有意识模糊、呼吸困难、心律失常等症状。例如,某化工厂在一次全氯乙烯泄漏事故中,一名工人因吸入高浓度全氯乙烯蒸气,出现严重头痛、头晕、恶心等症状,经诊断为重度全氯乙烯中毒。

(2)慢性中毒的诊断标准包括:有长期接触全氯乙烯的职业史,出现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失眠、肌肉疼痛、肝功

文档评论(0)

1637142147337d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