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的物候特征和美食.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立秋的物候特征和美食

一、立秋的物候特征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三个节气,通常于每年8月7日或8日交节(太阳到达黄经135°),标志着孟秋时节的开始。尽管现代气象学中“入秋”以连续5天日均温低于22℃为标准,但传统物候学通过自然现象的规律性变化,更直观地呈现了立秋前后的季节过渡特征。

1、传统物候三候

古人将立秋分为三候,每候约5天,通过风、露、虫鸣等自然现象记录季节更迭:

(1)一候凉风至:与夏季的湿热南风不同,立秋后主导风向逐渐转为偏北风。这种风携带北方干燥空气,虽未必凉爽,但与盛夏的“蒸风”相比,能明显感受到空气流动的清凉感。例如,清晨或傍晚的户外散步时,衣物被风轻拂的触感会比伏天更干爽。

(2)二候白露生:由于昼夜温差逐渐增大(部分地区可达8-10℃),清晨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成细小水滴,附着在草木叶片或地面上,形成肉眼可见的白色露珠。这种现象在北方平原地区尤为明显,如华北地区的玉米地、草地,清晨常可见到草叶上晶莹的露珠。

(3)三候寒蝉鸣:这里的“寒蝉”指夏末秋初的鸣蝉。与盛夏时叫声高亢的蝉不同,立秋后的蝉因气温下降、生命趋近尾声,鸣声变得低沉、短促,似有“凄切”之感。例如,城市公园的梧桐树上,蝉鸣频率会逐渐降低,音调也不如7月时响亮。

2、自然生态的阶段性变化

除传统三候外,立秋前后的自然生态还呈现以下特征:

(1)植物生长周期转折:多数农作物进入灌浆或成熟期。如北方的玉米开始“挂红缨”(雌穗吐丝),籽粒逐渐饱满;南方的中稻进入抽穗扬花期,稻田由青绿色逐渐转为黄绿色。同时,一些多年生植物启动“养分回流”机制,将叶片中的营养输送至根茎,为越冬储备能量,典型如杨树、柳树的叶片尖端开始泛黄。

(2)动物行为调整:鸟类活动更频繁,部分留鸟(如麻雀、白头鹎)开始集群觅食,为秋季换羽储备能量;迁徙鸟类(如燕子)出现“练飞”现象,幼鸟跟随成鸟练习长距离飞行。昆虫方面,蟋蟀、螽斯等鸣虫的叫声在夜间更清晰,而蚊蝇的活动高峰逐渐从白天转向晨昏。

(3)气候的区域性差异:受地理位置和季风影响,物候表现存在明显南北差异。例如,东北、西北部分地区立秋后日均温已降至20℃左右,早晚需添薄衫;而华南、江南地区仍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常出现“秋老虎”(连续3天以上35℃高温),白天气温与盛夏无异,仅夜间湿度略有下降。

二、立秋的应季美食与饮食习俗

立秋作为季节转换节点,民间形成了丰富的饮食传统,核心在于“调补”与“应时”——既弥补夏季因高温导致的食欲减退、营养消耗,又顺应秋季“燥气渐起”的气候特点,选择润燥、健脾的食材。

1、传统“贴秋膘”的饮食逻辑与实践

“贴秋膘”是北方地区最具代表性的立秋习俗。夏季人们因出汗多、消化功能减弱,常出现体重下降(据调查,约60%的北方居民夏季体重平均减少1-3公斤),立秋后通过食用高热量、高蛋白食物补充能量,为秋冬储备体力。

(1)经典食材选择:以猪肉、牛肉、羊肉为主,常见做法有红烧肉、酱肘子、炖牛肉等。例如,红烧肉需选用带皮五花肉,经焯水、炒糖色、加酱油和黄酒慢炖1-1.5小时,成品肥而不腻,脂肪在慢炖中转化为更易吸收的脂肪酸。

(2)现代健康改良:传统“贴秋膘”强调“厚味”,但现代人更注重营养均衡。建议减少烹饪中的油脂添加(如用不粘锅代替油炸),搭配萝卜、土豆等根茎类蔬菜(可吸收肉汁中的多余脂肪),或选择低脂肉类(如鸡胸肉、兔肉)。例如,用白萝卜炖羊肉,既能保留羊肉的温补特性,又利用萝卜的“下气”作用(中医认为萝卜可缓解肉类的滞腻)。

2、润燥生津的时令鲜食

秋季主“燥”,易出现口干、皮肤干等症状,立秋饮食需兼顾“补”与“润”。此时节大量上市的蔬果,天然具备润燥功效。

(1)水果类:

①梨:立秋前后正是早熟梨(如鸭梨、皇冠梨)的上市期。梨富含水分(约85%)和维生素C,中医认为其“甘凉润肺”。推荐食用方式:直接鲜食(洗净后带皮吃,果皮中膳食纤维更丰富),或煮冰糖梨水(梨切块加少量冰糖、枸杞,水煮15分钟,适合脾胃虚寒者)。

②葡萄:巨峰、夏黑等品种在立秋前后进入盛产期。葡萄含葡萄糖、有机酸和类黄酮,能补充夏季流失的电解质。需注意选择果粒饱满、果粉均匀的果实(果粉是葡萄天然保护蜡质,无残留农药的标志)。

③枣:北方的脆枣(如沾化冬枣)开始少量上市,其维生素C含量是苹果的70倍,可直接鲜食,但需控制量(每日5-8颗,避免过量导致胃胀气)。

(2)蔬菜类:

①南瓜:立秋后南瓜淀粉含量升高,口感更粉甜。南瓜富含β-胡萝卜素(可转化为维生素A)和果胶(保护胃黏膜),推荐蒸南瓜(带皮蒸15-20分钟)或南瓜小米粥(南瓜切块与小米同煮,适合早餐)。

②莲藕:此时的莲藕为“新藕”,质地脆嫩,纤维少。莲藕含黏液蛋白和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推荐凉拌藕片(切片后用沸水焯10秒,过凉水后加醋、蒜末、香油)或莲藕排骨汤(与猪骨同

文档评论(0)

小T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一级建造师持证人

繁华落幕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1月03日上传了一级建造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