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ICS65.020.20
CCSB61
DB61
陕西省地方标准
DB61/T1985.6—2025
秦岭红豆杉栽培利用技术规程第6部分:
造林
TechnicalregulationsforcultivationandutilizationofTaxusQinling——Part6:
Practiceforforestation
2025-05-17实施2025-04-18发布
2025-05-17实施
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61/T1985.6—2025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3.1 1
4造林作业设计 1
5造林地选择 1
6整地 1
6.1整地时间 1
6.2整地方式 2
7植苗造林 2
7.1苗木 2
7.2造林季节 2
7.3无立木林地造林 2
7.3.1造林密度 2
7.3.2种植行的走向 2
7.4疏林地造林 2
7.5栽植方法 2
8抚育管护 2
9病虫害防治 2
10档案建立 2
附录A(资料性)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 3
附录B(资料性)常见虫害及防治方法 4
工
II
DB61/T1985.6—2025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是DB61/T
1985《秦岭红豆杉栽培利用技术规程》的第5部分。DB61/T1985已经确定以下部
分:
——第1部分:优良林分选择;
——第2部分:繁育基地建设;
——第3部分:种子园建设;
——第4部分:采穗圃建设;
第5部分:育苗;
第6部分:造林。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陕西省林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陕西省林木种苗与退耕还林工程管理中心、宝鸡市林业工作中心站、商洛市林业综合服务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段雯蓓、范俐、张娇、章亮、王永涛、张晓梅、张毅。
本文件由陕西省林木种苗与退耕还林工程管理中心负责解释。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联系信息如下:
单位:陕西省林木种苗与退耕还林工程管理中心
电话:029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西关正街233号
邮编:710082
DB61/T1985.6—2025
秦岭红豆杉栽培利用技术规程第6部分:造林
1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秦岭红豆杉造林的造林作业设计、造林地选择、整地、植苗造林、抚育管护、病虫害防治的程序,规定了档案管理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秦岭红豆杉人工造林。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5776造林技术规程
LY/T2280林木种苗生产经营档案
DB61/T495红豆杉造林技术规程
DB61/T1985.5秦岭红豆杉栽培利用技术规程第5部分:育苗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秦岭红豆杉TaxusQinling
原生于秦岭山脉和巴山山脉的红豆杉目红豆杉科红豆杉属植物的通称。包括红豆杉Taxuswallichianavar.chinensis和南方红豆杉Taxuswallichianavar.mairei两种。
4造林作业设计
按照GB/T15776规定执行。
5造林地选择
按照DB61/T495的要求执行。
6整地
6.1整地时间
春季造林,前一年秋季整地;秋季造林,宜提前一个月进行整地。
2
DB61/T1985.6—2025
6.2整地方式
乔木适当保留,清除杂草和灌木,穴状或带状整地,带状整地深度25cm~30cm。穴状整地规格50cm×40cm×40cm,穴内土壤需打细碎。
7植苗造林
7.1苗木
符合本文件DB61/T1985.5中8.1和8.2规定的Ⅱ级及以上苗木,优先选用良种苗木。
7.2造林季节
每年的春季或秋季进行。
7.3无立木林地造林
7.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沙蒿木蠹蛾防治技术规程DB61T 1980-2025.docx
- 沙棘育苗造林技术规程DB61T 1974-2025.docx
- 樟子松造林技术规范DB61T 1976-2025.docx
- 朱鹮野外种群及栖息地监测技术规范DB61T 1973-2025.docx
- 班克松容器苗造林技术规范DB61T 1982-2025.docx
- 地理标志产品质量要求 灞桥樱桃DB61T 518-2025.docx
- 地理标志产品质量要求 清涧红枣DB61T 2039-2025.docx
- 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吴堡青梨DB61T 2040-2025.docx
- 飞播造林(种草)技术规程DB61T 321-2025.docx
- 连翘育苗技术规范DB61T 1978-2025.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