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疟疾诊疗指南
一、病原学与流行病学特征
疟疾是由疟原虫属寄生虫引起的虫媒传染病,病原体包括间日疟原虫(Plasmodiumvivax)、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falciparum)、三日疟原虫(Plasmodiummalariae)和卵形疟原虫(Plasmodiumovale)4种,其中恶性疟原虫致病力最强,易引发重症甚至死亡。
疟原虫生活史分为蚊体内有性生殖和人体内无性生殖两个阶段。按蚊(主要为中华按蚊、微小按蚊等)为终宿主,通过叮咬将子孢子注入人体,子孢子侵入肝细胞发育为裂殖体(红细胞外期),间日疟和卵形疟的子孢子可在肝细胞内形成休眠体(休眠子),是疟疾复发的根源;裂殖体释放裂殖子侵入红细胞(红细胞内期),经环状体、滋养体、裂殖体阶段,最终破坏红细胞释放裂殖子,引发临床发作。部分裂殖子发育为雌雄配子体,被按蚊吸入后完成有性生殖。
疟疾主要通过按蚊叮咬传播,也可经输血、器官移植或母婴垂直传播(罕见)。全球约90%的疟疾病例集中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其次为东南亚、东地中海及美洲部分地区。我国以输入性病例为主,主要来自非洲和东南亚国家。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可产生一定免疫力但不持久,重复感染常见。
二、临床表现
(一)典型发作
疟疾的典型症状为周期性寒战、高热与大汗热退,发作周期与疟原虫红细胞内期裂体增殖时间一致:间日疟和卵形疟为48小时(隔日发作),三日疟为72小时(每3日发作),恶性疟无固定周期(36-48小时),部分可每日发作。
1.寒战期:持续10分钟至2小时,表现为畏寒、剧烈寒战、皮肤起鸡皮疙瘩,体温开始上升。
2.高热期:持续2-6小时,体温升至39-41℃,伴头痛、全身酸痛、恶心呕吐、面色潮红、皮肤灼热,严重者出现谵妄、抽搐。
3.大汗期:持续1-2小时,全身大汗,体温骤降至正常或低于正常,症状缓解,患者感疲乏。
(二)非典型表现
部分患者(尤其儿童、免疫低下者或混合感染)症状不典型,可表现为持续发热、不规则发热,或仅有头痛、乏力、食欲减退等非特异性症状,易漏诊。
(三)重症疟疾
主要由恶性疟原虫感染引起,若未及时治疗,死亡率高达15%-20%。符合以下1项或多项可诊断为重症疟疾:
-脑型疟:意识障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10分)、抽搐(儿童24小时内≥2次)、局灶性神经体征;
-严重贫血:血红蛋白<50g/L(儿童<70g/L)或需输血;
-急性肾损伤:血肌酐>265μmol/L或尿量<0.5ml/(kg·h)持续4小时;
-呼吸窘迫:动脉血氧分压<50mmHg或需机械通气(排除心源性因素);
-循环衰竭:收缩压<70mmHg(成人)或<50mmHg(儿童);
-低血糖:血糖<2.2mmol/L;
-代谢性酸中毒:动脉血碳酸氢盐<15mmol/L或乳酸>5mmol/L;
-高疟原虫血症:原虫密度>10%(或>20万/μl)。
三、实验室检查与诊断标准
(一)实验室检查
1.血涂片镜检:为诊断金标准。需同时制作薄血膜(鉴别虫种)和厚血膜(提高检出率),每1-2小时重复镜检(尤其发作期),连续3次阴性可排除。
-间日疟原虫:环状体较大(约红细胞直径1/3),滋养体阿米巴样,可见薛氏点;
-恶性疟原虫:环状体小(约红细胞直径1/5),常多个环状体/红细胞,可见“新月形”配子体;
-三日疟原虫:滋养体呈带状,裂殖体含6-12个裂殖子;
-卵形疟原虫:红细胞胀大呈卵圆形,边缘锯齿状,可见薛氏点。
2.快速诊断试纸条(RDT):检测疟原虫乳酸脱氢酶(pLDH)或组氨酸丰富蛋白-2(HRP-2,仅恶性疟),15-30分钟出结果,适用于基层或镜检条件不足地区,但无法区分虫种(HRP-2仅提示恶性疟),且可能因原虫密度低(<100/μl)出现假阴性。
3.分子生物学检测:PCR检测疟原虫18SrRNA基因,灵敏度和特异性>95%,用于疑难病例(如混合感染、低原虫密度或RDT/镜检不确定)。
(二)诊断标准
1.临床诊断:有流行区旅居史或蚊虫叮咬史,出现周期性发热(或非典型发热),伴寒战、大汗等症状。
2.确诊诊断:血涂片或RDT检测阳性,或PCR检测阳性。
(三)鉴别诊断
需与登革热、伤寒、败血症、钩端螺旋体病、肾综合征出血热等发热性疾病鉴别。关键鉴别点为病原学检测(如登革热抗原/抗体、伤寒肥达试验、血培养等)及疟疾特异性检查。
四、治疗原则与方案
治疗目标为清除红细胞内期疟原虫(控制症状)、清除肝细胞内休眠子(防止复发)及配子体(阻断传播)。需根据虫种、病情严重程度、耐药性及患者特殊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