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筋膜炎诊疗中医方案.docxVIP

骨科筋膜炎诊疗中医方案.docx

本文档由用户AI专业辅助创建,并经网站质量审核通过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骨科筋膜炎诊疗中医方案

筋膜炎,属中医“筋伤”、“痹证”、“肌筋痹”等范畴,是骨科临床常见多发病。其以局部肌肉筋膜的慢性疼痛、僵硬、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常因劳累、外感寒湿、情志不畅等因素诱发或加重。中医对本病的认识源远流长,治疗方法丰富多样,强调辨证论治与整体调护相结合,注重恢复气血流畅、筋脉濡养。

一、病因病机

本病的发生发展,总以气血亏虚、肝肾不足为内在之本,外感风寒湿邪、慢性劳损、情志失调为外在之标,致使筋脉失养、气血凝滞、经络痹阻不通,“不通则痛”、“不荣则痛”是其基本病机。

1.外感六淫:风寒湿邪侵袭肌表,痹阻筋络,气血运行不畅,筋脉拘急而痛。若湿邪久郁化热,或素体阳盛,亦可表现为湿热痹阻之象。

2.慢性劳损:长期姿势不良、过度劳累,或跌打损伤后失治误治,导致局部筋肉损伤,气滞血瘀,经络不通,迁延日久,筋肉失养。

3.肝肾亏虚: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不足,精血亏虚,筋脉失于濡养,不荣而痛,不耐劳作。

4.气血虚弱:素体虚弱,或久病耗伤气血,气血生化不足,筋肉失于温煦濡养,亦可发为本病。

二、诊断要点

(一)四诊合参

1.望诊:观察患者体态、姿势,有无脊柱侧弯、肌肉紧张或萎缩。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瘀斑、色素沉着等。舌象:舌质可偏淡、暗红或有瘀斑,舌苔薄白、白腻、黄腻或少苔。

2.闻诊:听患者语声、呼吸,有无特殊气味。一般无特殊闻诊内容。

3.问诊:详细询问疼痛的部位、性质(酸痛、胀痛、刺痛、重痛等)、程度、发作时间、加重与缓解因素(如遇寒加重、得温则减,或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有无晨僵,活动后是否改善。伴随症状如恶寒发热、头晕乏力、腰膝酸软等。既往史、外伤史、职业特点、生活习惯等。

4.切诊:

*脉诊:常见脉象如浮紧、沉迟、弦紧、滑数、细弱、沉细等。

*触诊:重点检查疼痛部位,有无明确压痛点、条索状硬结或筋膜增厚感。检查肌肉紧张度、活动度,有无牵涉痛。

(二)临床表现特点

*疼痛:为本病最主要症状,多为慢性酸痛或胀痛,可向周围放射。劳累、受凉、姿势不良时加重,休息、热敷或适当活动后可减轻。

*僵硬感:晨起或久坐后明显,活动片刻后可缓解,但活动过多又感不适。

*压痛:在病变筋膜的起止点或肌腹处可找到明确的压痛点,常伴有扳机点,按压时可引起远处牵涉痛。

*活动受限:因疼痛和肌肉紧张,可导致相应关节活动范围受限。

*肌肉紧张或痉挛:触诊时可感到局部肌肉紧张、僵硬,有时可触及条索状硬结。

三、辨证论治

(一)内治法

1.风寒湿阻证

*主症:局部酸痛重着,遇寒加重,得温则减,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脉:舌质淡红,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或沉迟。

*治法:祛风散寒,除湿通络。

*方药:蠲痹汤加减。常用药物如羌活、独活、桂枝、秦艽、海风藤、桑枝、当归、川芎、木香、乳香、甘草等。若寒邪偏盛,可加制川乌、细辛;湿邪偏盛,可加薏苡仁、苍术。

2.气滞血瘀证

*主症:局部刺痛或胀痛,痛有定处,拒按,夜间或劳累后加重,活动时可有牵扯痛。

*舌脉: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苔薄白,脉弦紧或涩。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常用药物如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牛膝、地龙、羌活、秦艽、香附、没药、五灵脂等。若疼痛剧烈,可加延胡索、三棱、莪术。

3.湿热蕴结证

*主症:局部疼痛,伴有灼热感,遇热加重,得凉稍缓,或见局部轻度红肿,口苦口黏,小便黄。

*舌脉: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治法: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方药:四妙丸加味。常用药物如苍术、黄柏、薏苡仁、牛膝、忍冬藤、络石藤、防己、萆薢、滑石等。若热象明显,可加栀子、连翘。

4.肝肾亏虚证

*主症:局部酸痛,绵绵不休,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神疲乏力。

*舌脉:舌质偏红或淡,苔薄白或少苔,脉沉细或细数。

*治法:滋补肝肾,强壮筋骨。

*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常用药物如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心、防风、川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等。偏于肾阳虚者,可加制附子、鹿角胶;偏于肾阴虚者,可加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

5.气血虚弱证

*主症:局部隐痛,喜揉喜按,劳累后加重,面色苍白,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自汗。

*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益气养血,濡养筋脉。

*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常用药物如黄芪、桂枝、芍药、生姜、大枣、当归、鸡血藤、牛膝、独活等。

(二)外治法

1.针灸疗法

*治则:通经活络,行气止痛。

*取穴:以局部阿是穴为主,配合循经取穴及远端取穴。如肩背部可取肩井、天宗、风池

文档评论(0)

jfd715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