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ICS65.020.20CCSB15
23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地方标准
DB2301/T102—2022
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鉴定技术规程
2022-07-18发布2022-08-17实施
哈尔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2301/T102—2022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哈尔滨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业技术中心、哈尔滨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许艳丽、王崇生、陆欣春、严君、潘凤娟、宋洁、董丽民、胡岩峰、邹文秀、陈旭、居瀚寻。
DB2301/T102—2022
2
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鉴定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glycinesIchinohe)温室定量接种鉴定方法,包括土壤和蛭石准备、鉴别寄主准备、接种物制备、线虫卵或线虫接种、调查、鉴定有效性,及鉴定档案的建立。
本文件适用于哈尔滨市行政区内大豆种质资源和品种对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的鉴定与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3059大豆抗胞囊线虫鉴定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NY/T3059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接种前准备
4.1土壤和蛭石准备
采集没有种过豆科植物的土壤,过20目筛,与同样过筛后的沙子以2∶1的比例混合成沙土,121℃湿热灭菌2h后,装入直径5cm、高20cm的无底塑料柱中备用。蛭石也经121℃湿热灭菌2h。
4.2鉴别寄主准备
4.2.1鉴别寄主
大豆抗胞囊线虫生理小种鉴别寄主有PI88788、PI90763、Peking、Pickett和感病品种Lee。
4.2.2鉴别寄主催芽
将5个鉴别寄主的大豆种子分别置于灭菌蛭石中催芽。
4.2.3鉴别寄主移栽准备
将5个塑料柱一起放在同一个有底塑料桶中,每个塑料柱中装600g上述混合的灭菌沙土。
4.2.4鉴别寄主移栽
当鉴别寄主大豆子叶即将展开时,选根长相同的幼苗移栽于塑料柱中,每个塑料桶中的5个塑料柱里分别对应5个鉴别寄主大豆,每个塑料柱栽植1株,每个待鉴定大豆胞囊线虫样本用4个桶,即4次重复,将塑料桶放置在日光温室内,随机摆放,温室22℃~28℃、16h光照条件。每天正常浇水管理。
DB2301/T102—2022
3
5接种
5.1接种物制备
将待测样本的胞囊置于200目和500目套筛上,用组织研磨器将200目筛上的胞囊进行破壁研磨,或用橡皮塞在200目筛上研磨,释放出胞囊内的卵,然后用强水流冲洗200目筛上物,同时收集500目筛上的卵,制备成150粒/mL的卵或线虫悬液,4℃保存备用。
5.2线虫卵或线虫接种
鉴别寄主大豆苗移栽3d后接种大豆胞囊线虫卵或线虫悬浮液。采用根围接种法,每株苗接种10mL线虫卵悬浮液(150粒/mL),即接种1500粒卵或线虫/株。
6调查及鉴定有效性
6.1调查
接种线虫28d~35d后,检查感病寄主品种Lee根部大豆胞囊线虫发育情况。当大豆胞囊线虫黄白色雌虫突出根表皮时,取出所有鉴别寄主大豆苗,取全根系,轻轻抖掉根上土,调查大豆根上大豆胞囊线虫雌虫的数量,并计算雌虫指数。试验设置4次重复。
6.2鉴定有效性判断
当1株感病寄主Lee根上附着的雌虫大于30个时,结果有效,否则无效。
7生理小种确定
7.1生理小种确定根据雌虫指数(FI)划分。
7.2雌虫指数(FI)按公式(1)计算。
··········································································(1)
式中:
T——每株鉴别寄主根上雌虫平均数量;
C——每株感病品种Lee上的雌虫平均数量。
7.3雌虫指数FI≥10时为感,记作“+”,<10时为抗,记作“-”。
7.4根据Riggs等生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DB23T 3754-2024 退化草地苜蓿补播技术规程.docx
- DB23T 3756-2024 三七景天温室播种育苗技术规程.docx
- DB23T 3759-2024 鲜食大豆良种繁育技术规程.docx
- DB23T 3763-2024 黑土区侵蚀沟治理工程技术规范.docx
- DB23T 3769-2024 农业核心资源数据库构建技术规范.docx
- DB23T 3781-2024 利用人工控制设备鉴定水稻耐冷性技术规程.docx
- DB23T 3791-2024 克氏原螯虾稻田养殖技术规程.docx
- DB23T 3803-2024 农用地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动态监测技术规范.docx
- DB23T 3805-2024 公路工程建设期信息模型应用规范.docx
- DB23T 3811-2024 土壤原生动物监测技术规范.docx
我的文档主要集中的行业是石油化工和安全生产,从事石油化工行业并且取得了中级注册安全工程资格。精通炼油工艺方面的工艺、安全、设备。希望通过平台共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