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1·
1总则
1.0.1为了统一煤矿斜井井筒及硐室的设计原则和技术标准,提高设计质量,加快设计速度,特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煤矿斜井井筒(含暗斜井井筒)及硐室设计。
1.0.3煤矿斜井井筒设计,应具有完整的井筒检查钻孔资料。
1.0.4煤矿斜井井筒及硐室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2基本规定
2.0.1斜井井筒位置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井口应避开法定保护的文物古迹、军事管理区、风景生态区、内涝低洼区、采空区和对工程抗震不利地段,并不应受岩崩、滑坡、泥石流和洪水等灾害威胁;
2井筒穿过的地层宜避开厚表土层、厚含水层、溶洞、陷落柱、断层破碎带、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煤层或软弱岩层,不应穿过采空区;
3井口防洪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的有关规定;
4井口位置选择应在满足井筒功能及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利于缩短建井工期,并应少压煤或不压煤。
2.0.2当斜井井筒为进风井时,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1井口必须布置在粉尘、有害和高温气体不能侵入的地方;
2井口必须有防止烟火进入矿井的安全措施;
3井口距木料场、矸石山、炉灰场的距离不应小于80m,且不应在其主导风向的下风侧。
2.0.3斜井井筒倾角应根据矿井开拓布置及所选提升运输设备性能确定,不同提升运输设备适用的井筒倾角应符合表2.0.3的规定。
表2.0.3不同提升运输设备适用的井筒倾角
提升运输设备名称
牵引方式
适用井筒倾角
备注
串车
缠绕式提升机
不应大于25°
箕斗
缠绕式提升机
应为25°~35°
·3·
续表2.0.3
提升运输设备名称
牵引方式
适用井筒倾角
备注
普通带式输送机
上运不宜大于18°下运不应大于16°
大倾角带式输送机
根据设备性能确定
单轨吊车
钢丝绳
不应大于25°
柴油机
不应大于25°
蓄电池
不应大于15°
卡轨车
缠绕式提升机
不宜大于25°
无极绳
不宜大于18°
柴油机
不宜大于8°
齿轨机车
不宜大于8°
加卡轨不宜大于12°
胶套轮机车
不宜大于5°
无轨胶轮车
不宜大于6°
2.0.4采用固定抱索器架空乘人装置运送人员的斜井井筒倾角不得大于28°,采用可摘挂抱索器的井筒倾角不得大于25°。
2.0.5斜风井井筒倾角应根据煤层赋存条件、开拓布置、地形地质等因素确定。
2.0.6需延伸的斜井井筒应预留20m~30m的延深长度。
2.0.7串车提升的斜井井筒的上、下部及各水平甩车场交岔点上方,必须设置自动常闭的跑车防护装置。
2.0.8无轨胶轮车运输的井筒,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C25混凝土铺设永久性路面,铺底厚度可根据井筒底板岩性确定,但不宜小于150mm。
2.0.9带式输送机提升运输的井筒,铺底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15,厚度不宜小于100mm。
2.0.10作为人员上下的斜井,垂深超过50m时,应装备运送人员的机械设备。
·4·
2.0.11无轨胶轮车运输的缓坡斜井,长度超过1000m时,宜每隔800m左右设一平坡段,平坡段坡度不应超过5‰,平坡段长度不宜小于50m。
2.0.12斜井各硐室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硐室应布置在较稳定的煤、岩层中;各主要硐室之间以及硐室与相关巷道之间,应留有足够的煤、岩柱,其大小应根据围岩稳固程度确定;
2主要硐室不得布置在有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危险的煤(岩)层以及有冲击地压危险的煤层中。
2.0.13机电设备硐室应根据设备安装尺寸和安全间隙进行布置,并应满足防水、防火和通风安全的要求。
·5·
3井筒断面布置及支护
3.1井筒断面及布置
3.1.1斜井井筒断面应根据运输设备类型、下井设备外形最大尺寸、管路和电缆布置、人行道宽度、操作维修要求及通风量确定。
3.1.2井筒断面形状应根据井筒穿过的围岩性质、地压情况、井筒用途及服务年限等因素确定。
3.1.3采用串车、箕斗、卡轨车、齿轨车或胶套轮机车提升运输的井筒,井筒周边与提升运输设备最突出部分之间的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
1人行侧从道床顶面起1.6m的铅垂高度内,必须留有0.8m(综合机械化采煤矿井为1.0m)以上的人行道;
2非人行侧的宽度不得小于0.3m(综合机械化采煤矿井为0.5m);
3提升运输设备最突出部分与井筒拱部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0.3m;
4采用双钩提升的井筒,两相对运行的提升运输设备最突出部分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0.2m,矿车摘挂钩地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