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膏起什么作用.docxVIP

黄芪膏起什么作用.docx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芪膏起什么作用

一、黄芪膏的主要功效

黄芪膏是以黄芪为主要原料,经传统工艺熬制而成的膏剂,在中医领域应用广泛。其功效与黄芪本身的药性密切相关,《本草纲目》记载黄芪“补气固表,利尿托毒”,结合现代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补气升阳,改善元气不足

黄芪性甘、微温,归脾、肺经,是中医“补气”的代表性药材。黄芪膏通过浓缩提取,增强了黄芪的补气作用,能有效补充人体元气(即推动脏腑功能的基本物质)。实践中常见,长期疲劳乏力、说话声音低微、稍动即气喘的人群,连续服用2-4周(每日2次,每次10克)后,精力会逐渐恢复。例如,某办公室职员因长期加班出现“气虚”症状(表现为上午工作1小时即感疲惫、饭后困倦明显),服用黄芪膏1个月后,疲劳感减轻约60%,工作效率提升。

2、固表止汗,调节体表防御功能

“固表”指增强体表的防御能力,中医认为“表虚不固”会导致自汗(非高温或运动时异常出汗)。黄芪膏中的有效成分能调节腠理(皮肤毛孔)开合,减少汗液异常外泄。临床观察显示,因气虚导致自汗(如白天稍动即汗出、夜间睡觉出汗但醒后停止)的人群,使用黄芪膏配合饮食调理(如避免辛辣食物),2周内自汗频率可从每日3-4次减少至1-2次,症状明显缓解。

3、托毒生肌,促进疮疡愈合

中医“托毒”指帮助体内毒素向外排出,“生肌”指促进新组织生长。黄芪膏适用于气血不足导致的疮疡久不愈合(如术后切口愈合缓慢、糖尿病足溃疡等)。这是因为黄芪能促进气血运行,为创面修复提供营养。某术后患者切口2周仍未结痂,每日服用黄芪膏15克,配合常规换药,1周后切口开始结痂,3周完全愈合,较未使用的同类患者提前约5天。

4、利水消肿,缓解气虚性水肿

部分人群因脾气虚(表现为食欲不振、大便稀溏)导致水液代谢障碍,出现下肢或眼睑水肿(按之凹陷,平复较慢)。黄芪膏通过补气健脾,增强脾的“运化水湿”功能,从而减轻水肿。临床数据显示,此类水肿患者连续服用黄芪膏3周,水肿程度可减轻约40%,尿量较之前增加20%-30%。

二、适用人群与常见场景

黄芪膏的核心作用是“补气虚”,因此适用人群需以“气虚证”为主要特征,具体包括以下几类:

1、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

长期处于高压状态、睡眠不足或过度劳累者,常表现为持续性乏力(休息后无明显缓解)、注意力不集中、易感冒。这类人群多因“气虚”导致脏腑功能减弱,黄芪膏通过补充元气,可改善疲劳状态。

2、反复感冒的“表虚”人群

中医认为“肺主皮毛”,肺气不足则体表防御能力下降,易受外邪侵袭(如换季时频繁感冒、怕冷)。黄芪膏能补肺气、固肌表,增强抵御外邪的能力。实践中,这类人群在感冒间歇期(非急性期)服用黄芪膏2-3个月,感冒次数可减少50%以上。

3、术后或病后恢复期人群

手术或大病会耗伤气血,导致乏力、自汗、食欲差等“气血两虚”症状。黄芪膏作为温和的补益剂,可辅助补充气血,促进体力恢复。需注意,需待患者体温正常、无感染迹象后使用,避免“闭门留寇”(即补药过早使用导致病邪滞留体内)。

4、气虚型水肿者

如因长期久坐、缺乏运动导致的下肢轻微水肿,或老年人因脾肾功能减退出现的晨起眼睑水肿,黄芪膏通过补气健脾,可帮助调节水液代谢,减轻水肿症状。

三、使用注意事项与禁忌

黄芪膏虽为补益之品,但并非“万能补药”,使用时需注意以下要点,避免误用或过量:

1、明确体质,避免“虚不受补”

(1)湿热体质者慎用:表现为舌苔黄厚、口中黏腻、大便黏滞不爽、易长痘的人群,黄芪性温,可能加重体内湿热,导致症状加剧(如口干口苦、便秘)。

(2)阴虚火旺者禁用:阴虚指体内阴液不足(表现为手足心热、夜间盗汗、口干咽燥),火旺是阴不制阳导致虚火旺盛。黄芪性温,会进一步耗伤阴液,可能引发失眠、口腔溃疡等症状。

(3)感冒发热期暂停使用:外感病(如风寒或风热感冒)期间,人体需“祛邪外出”,此时服用补益类药物可能阻碍病邪排出,延长病程。

2、控制剂量与服用时间

常规推荐剂量为每日2次,每次10-15克(约1-2汤匙),用40℃左右温水冲服。过量服用(如每日超过30克)可能导致上火(如口干、便秘),尤其体质偏热者更易出现。建议连续服用不超过2个月,若需长期使用,应咨询中医师调整配方(如加入麦冬、知母等滋阴药物平衡药性)。

3、特殊人群需谨慎

(1)孕妇及哺乳期女性:目前无明确研究表明黄芪膏对孕妇有害,但孕期体质特殊,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哺乳期女性若需服用,需观察婴儿是否出现腹泻等不适(因黄芪可能通过乳汁影响婴儿)。

(2)糖尿病患者:部分黄芪膏会添加蜂蜜或冰糖调和口感,含糖量较高,糖尿病患者需选择无糖配方,并监测餐后血糖变化。

4、避免与某些药物同用

黄芪可能增强部分药物的作用,如降压药(可能导致血压过低)、免疫抑制剂(可能影响药效)。正在服用其他药物的人群,建议间隔1-2小时服用黄芪膏,并咨询医生是否需要

文档评论(0)

小T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一级建造师持证人

繁华落幕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1月03日上传了一级建造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