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_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_精选题带答案.docxVIP

七年级下册历史_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_精选题带答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1-

PAGE

2-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七下历史期末精选试题

一、选择题

1.曾任湖广参政、礼部尚书等职的陶凯自称“耐久道人”,明太祖认为他不署朝廷官爵而署别号,是“轻君路而美山野”,后找借口将其下狱处死。明太祖此举(???)

A.是因为其出身贫贱,不理解文人志趣

B.一改宋朝重文轻武,以文治国的方针

C.是为钳制士人思想,以强化专制统治

D.意在打压士人风骨,以加强中央集权

2.据《太祖实录》记载,明朝丞相胡惟庸常“不奏而行”“先取奏章视之”。这些行为在洪武十年以前都属于丞相分内职权,但之后却被定为越权。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加强舆论控制 B.加强中央集权

C.强化专制皇权 D.缓解丞相压力

3.针对明朝的读书状况,当时的思想家袁了凡曾说:“今教子弟者多不读五经,务记臭烂时文(八股文),以为捷径者入”。据此分析,袁了凡想表达的是(???)

A.只需要读四书五经 B.读书人多离经叛道

C.八股取士有负面性 D.需考查诗赋的内容

4.明太祖在位期间通过廷杖大臣、废丞相、设锦衣卫、惩治贪赃枉法的元勋等举措,使得明朝276年时间内,没有外戚专权或军阀割据,党争现象亦未形成似唐末党争的祸乱。这段材料说明(???)

A.强化君权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稳固统治

B.明太祖在位时期君主权力发展到了顶峰

C.明太祖在位时期社会安定国家长治久安

D.明朝时期的大臣权力过大危害国家统治

5.明朝建立后,明太祖与臣下讨论元朝灭亡的教训时说:“人均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为避免出现这一弊端,明太祖(????)

A.设参加政事以分相权 B.废丞相,权分六部

C.废行省,设三司 D.设殿阁大学士作为皇帝顾问

6.新加坡海事博物馆里有一艘按原尺寸复制的郑和宝船,用以纪念郑和下西洋这一伟大事件。人们之所以纪念郑和下西洋,是因为(???)

A.民族团结,永载史册 B.航海壮举,促进交流

C.祖国统一,丰功伟绩 D.抵抗外唇,扬我国威

7.这个有如启明星般的中国人的名字,曾点燃15世纪的文明曙光,引领了一个时代的航路,开创了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这个中国人的名字是(???)

A.李白 B.毕异 C.郑和 D.徐光启

8.“1405—1433年”“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与这些信息相符的历史事件是(???)

A.郑和七次下西洋 B.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戚继光抗倭斗争

9.某学习小组要做郑和下西洋的项目式主题学习活动,下列地图中可用作他们学习素材的是(???)

A. B.

C. D.

10.英国学者李约瑟曾说:“在15世纪上半叶,在地球的东方,从波涛万顷的中国海面,直到非洲东海岸的辽阔海域,呈现出一幅中国人在海上称雄的图景。”与这段话描述的史实相符的是(???)

A.鉴真东渡日本 B.宋朝设立市舶司

C.郑和率船队七下西洋 D.戚继光大战倭寇

11.要了解某中药的产地、形色、气味及其主要疗效,你可以参考的古代药物学著作是(???)

A.《齐民要术》 B.《黄帝内经》 C.《农政全书》 D.《本草纲目》

12.“有时它是绵延数百里的厚重城体,有时却演变为长墙间矗立着的烽燧与零星散落的烽火墩台。尤数跺口重复而有节奏,竖立千城墙之间的敌楼与绵延的墙体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尽显线面相结合的艺术美感。“它”指的是(???)

A.赵州桥 B.大相国寺 C.长城 D.紫禁城

13.想了解中国17世纪的手工业发展的情况,你首选的资料是(???)

A.《天工开物》 B.《本草纲目》 C.《农政全书》 D.《唐本草》

14.某校文学长廊中悬挂着以下一组图片,他们取材于(???)

A. B.

C. D.

E.A《三国演义》?????B《西游记》?????C《水浒传》?????D《红楼梦》

15.下列图片反映信息共同体现了传统医学的(???)

总结前人经验,发展中医学???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加以变革著成

A.传承与创新 B.矛盾与统一

C.包容与开放 D.多样与差异

16.《陕西通志》曾记载明末(1628年)陕西北部遭受旱灾的情形:“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尽矣,则剥树皮而食……尽矣,则又掘山中石块而食。”材料反映的状况导致了(???)

A.李自成起义 B.吴三桂降清 C.金改国号清 D.崇祯帝登基

17.北京是全球唯一一座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举办过冬奥会的城市。北京的紫禁城是中国古代建筑最高水平的宫殿群,这里曾经演绎了两个王朝的兴盛与衰败。这两个王朝是指(????)

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18.《全面解读明朝灭亡》一文的小标题为:“明朝的危机与清军的威胁”“亡国之君无奈官场腐败”“李自成进京与满族入主中原”。下列表述最能全面体现文章观点的是

文档评论(0)

藏经阁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智慧共享 价值共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