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025淮安话考试真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这东西真不瓤”中“不瓤”啥意思?
A.不好
B.不差
C.不新鲜
D.不完整
2.“你再韶道,我就揍你”中“韶道”是?
A.听话
B.啰嗦
C.勤快
D.安静
3.“这孩子真得味”中“得味”是指?
A.难看
B.有趣
C.调皮
D.悲伤
4.“他这人真夹生”中“夹生”是?
A.热情
B.冷漠
C.难相处
D.爱干净
5.“把这事儿拾掇拾掇”中“拾掇”是?
A.破坏
B.整理
C.丢弃
D.忘记
6.“你看他那二不愣子样”中“二不愣子”指?
A.聪明
B.傻气
C.机灵
D.稳重
7.“这菜烧得寡淡”中“寡淡”是?
A.美味
B.清淡无味
C.颜色淡
D.浓稠
8.“他干活真出趟”中“出趟”是?
A.偷懒
B.磨蹭
C.出色
D.缓慢
9.“你别胡里八涂的”中“胡里八涂”是?
A.清楚
B.糊涂
C.开心
D.难过
10.“这物件怪扎手”中“扎手”是?
A.顺手
B.棘手
C.光滑
D.柔软
答案:1.B2.B3.B4.C5.B6.B7.B8.C9.B10.B
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淮安话中表示“很”的词有?
A.死
B.透
C.老
D.超
2.淮安话中“乖乖隆地咚”类似啥意思?
A.惊讶
B.赞叹
C.无奈
D.生气
3.以下哪些词是淮安话形容人性格的?
A.赖呆
B.唧歪
C.爽利
D.抠搜
4.淮安话中“不犯嫌”意思是?
A.不讨厌
B.不嫌弃
C.不麻烦
D.不喜欢
5.以下哪些是淮安话的日常用语?
A.哪块
B.怎搞
C.哈饭
D.夜儿
6.淮安话中“跌怪”是指?
A.奇怪
B.难看
C.调皮
D.捣蛋
7.形容东西破旧淮安话会说?
A.赖赖巴巴
B.破破烂烂
C.稀巴烂
D.皱皱巴巴
8.淮安话中“犯嫌”是指?
A.讨厌
B.嫌弃
C.麻烦
D.喜欢
9.以下哪些词淮安话里表示“吃”?
A.咂
B.嚼
C.抿
D.咽
10.淮安话中“没得命”啥感觉?
A.惊讶
B.害怕
C.无奈
D.庆幸
答案:1.ABC2.AB3.ABCD4.ABC5.ABCD6.AB7.ABC8.ABC9.ABC10.AB
判断题(每题2分,共10题)
1.“歇会”就是休息一会,对吗?
2.“小把戏”指小孩子,对吗?
3.“该歪”是夸人端正,对吗?
4.“窝赖”指干净,对吗?
5.“不顶龙”说人不聪明,对吗?
6.“皮脸”就是脸皮厚,对吗?
7.“咯叽”是挠痒痒的意思,对吗?
8.“假嘛假气”是假装,对吗?
9.“乌里妈糟”形容环境整洁,对吗?
10.“对过”指对面,对吗?
答案:1.对2.对3.错4.错5.对6.错7.对8.对9.错10.对
简答题(总4题,每题5分)
1.请举例说几个淮安话中形容天气的词。
答:如“怪冷”形容冷,“老热”形容热。
2.淮安话里“走人家”啥意思?
答:指出去走亲戚。
3.说一个淮安话中形容动作快的词。
答:如“刷刮”。
4.“这事儿不照”啥意思?
答:指这事儿不行、不可以。
讨论题(总4题,每题5分)
1.谈谈淮安话和普通话在词汇上的差异。
答:淮安话有独特词汇,如“不瓤”“韶道”等,与普通话不同,丰富了表达。
2.讲讲淮安话对当地文化传承的作用。
答:承载地方特色,让本地人有归属感,利于文化代代相传。
3.说说淮安话中语气词的特点和表达效果。
答:如“乖乖隆地咚”增强语气,表达惊讶、赞叹等强烈情感。
4.在推广普通话背景下,淮安话应如何发展?
答:可在本地保留传承,也可通过文化活动等适度展示特色,与普通话共存共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