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聚偏氟乙烯(PVDF)气液膜接触器高效捕集CO?的性能及影响因素研究
一、引言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与日俱增,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导致二氧化碳(CO?)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急剧上升。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6次评估报告(AR6)指出,人类活动导致2010-2019年全球地表气温已上升了1.07℃(0.8℃-1.3℃),而温室气体便是造成全球变暖的主因,贡献了1.0℃-2.0℃的升温。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愈发频繁,如热浪增加、冷昼和冷夜减少、极端降水事件增多等,给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威胁。为了控制和缓解全球气候变化,2015年巴黎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1)通过了《巴黎协定》,提出将全球平均气温的增幅控制在高于工业化前水平2℃范围内,并努力控制在1.5℃之内的目标。2021年英国格拉斯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呼吁到21世纪中叶全球实现净零排放,以确保1.5℃的目标能够达成。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能源消费国之一,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碳减排压力。2020年9月,中国提出“CO?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更是把“双碳”目标纳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全球气候行动。
在众多的CO?减排技术中,CO?捕集与封存(CCS)技术被认为是实现大规模减排的有效手段之一。而在CCS技术中,CO?的捕集环节至关重要,其成本占总成本的80%左右。因此,开发高效、低成本的CO?捕集技术成为了研究的热点。膜接触器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气体分离技术,因其具有高传质效率、设备紧凑、无相变、能耗低、无二次污染以及易于操作等优点,在CO?捕集中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聚偏氟乙烯(PVDF)是一种高性能的含氟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耐腐蚀性以及较低的表面能。由PVDF制成的气液膜接触器在CO?吸收过程中,能够有效避免膜孔被吸收液浸润,保证气液两相的有效传质,从而提高CO?的吸收效率。研究PVDF气液膜接触器对吸收CO?的性能,对于优化CO?捕集工艺、降低捕集成本、推动CCS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有助于我国更好地实现“双碳”目标,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
1.2PVDF气液膜接触器原理及研究现状
PVDF气液膜接触器的工作原理基于膜的选择透过性。膜接触器通常由膜组件、气体输送系统、液体输送系统和控制系统构成。其中,膜组件是核心部分,PVDF膜具有微孔结构,气体在膜的一侧传输,通过膜的微孔进入液体,而液体中的溶质则可以透过膜进入气相,从而实现有效的气体分离和溶质的回收。在CO?吸收过程中,含有CO?的气体和吸收剂分别位于PVDF膜的两侧,在膜孔处形成气液界面,CO?通过扩散作用从气相穿过膜孔进入液相,并与吸收剂发生化学反应或物理溶解,从而实现CO?的吸收。
在过去的研究中,众多学者对PVDF气液膜接触器吸收CO?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在膜材料方面,不断优化PVDF膜的制备工艺,以改善膜的结构和性能,如通过调整纺丝参数、添加添加剂等方式,提高膜的孔隙率、孔径分布均匀性以及机械强度等。有研究通过改变芯液组成、干程等纺丝参数,研究其对PVDF中空纤维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发现合适的纺丝参数可以使膜具有更理想的孔结构,从而提高气体渗透性能和CO?吸收性能。在吸收剂的选择上,也进行了大量研究,包括水、氢氧化钠、氨基乙酸钾、氨基乙酸钾-哌嗪等水溶液都被用作吸收剂,研究不同吸收剂对CO?吸收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吸收剂的分离性能存在差异,如NaOH溶液对CO?的吸收能力较强,而氨基乙酸钾-哌嗪(GLY-PZ)混合吸收剂在某些方面也表现出独特的优势。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PVDF气液膜接触器的性能,还开展了对添加剂和膜改性的研究。通过添加特定的添加剂,可以改善膜的亲疏水性、抗污染性等;对PVDF膜进行表面改性,如构建多级再入结构的两性双疏膜,能够显著增强膜对水及有机溶剂的双憎液能力,有效解决膜润湿问题,提高膜接触器的长期稳定性和CO?吸收效率。
1.3研究目的与创新点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PVDF气液膜接触器对吸收CO?的性能,系统分析影响其吸收性能的各种因素,为PVDF气液膜接触器在CO?捕集领域的实际应用提供更全面、准确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与前人研究相比,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对PVDF气液膜接触器吸收CO?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110kV - 220kV变压器中性点过电压柔性抑制措施:原理、实践与展望.docx
- 小麦TaHSP70家族的深度发掘与在叶锈菌互作中的功能解析.docx
- 高寒地区公路隧道防寒泄水洞设置技术的关键要点与工程实践.docx
- 探秘人类基因组:8 - mer使用保守性与CpG岛序列结构的深度关联.docx
- 探秘声空化泡:质量交换与动力学特性的深度剖析.docx
- 水稻抗褐飞虱的抗性分析与基因定位:以08BPH327材料为核心.docx
- 决明子的精准鉴别与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的深度探究.docx
- 论“究”的语义内涵与文化衍生:从字源到多元语境下的探究.docx
- 乌司他丁:高氧机械通气致肺损伤防治的新曙光.docx
- 氰根桥连配合物:合成路径、结构剖析与磁性探究.docx
- 地域差异下小麦、大麦营养剖析及黄羽肉鸡代谢率研究.docx
- 抗氧化MBS用丁苯胶乳的合成工艺与多元应用探索.docx
- 多中心Ru - Mn系催化材料:开启醇绿色选择氧化的新征程.docx
- TbVO₄与GdAl₃(BO₃)₄晶体:生长工艺、性能表征及应用潜力探究.docx
- 四倍体小麦 - 顶芒山羊草双二倍体:农艺性状与细胞学特征解析.docx
- 同步辐射下正丙醇分子及团簇光电离解离动力学的深度剖析.docx
- 课程与生活——基于西方课程思想史的考古学启示.docx
- 小菜蛾酚氧化酶原激活酶基因的克隆解析与功能洞察.docx
- 近视患者角膜滞后量及阻力因子量影响因素的深度剖析与临床意义.docx
- 血管压迫因素在偏侧面肌痉挛发病机制与临床影响中的深度剖析.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