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古建筑木结构翻新方案
一、古建筑木结构现状评估
一、建筑概况
该古建筑为清代中期木构架建筑,坐北朝南,面阔五间,进深七檩,硬山顶,建筑面积约280平方米。建筑主体采用抬梁式与穿斗式混合结构,檐下施五踩重昂斗拱,梁枋、柱子均为红松材质,基础为砖石条形基础。历史上历经三次修缮,最后一次为1980年代,现作为地方民俗文化展示馆使用。建筑周边存在树木根系侵蚀、排水不畅等问题,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中。
二、损伤检测
1.木材损伤:梁枋表面普遍存在龟裂裂缝,最大宽度达5mm,深度约20mm;柱脚部位因雨水浸入出现腐朽,腐朽深度最大达柱径1/3,材质强度降低约40%;椽子、望板存在虫蛀痕迹,主要种类为家天牛,蛀蚀孔径3-8mm。
2.连接节点:榫卯节点普遍存在松动现象,尤其是角柱与额枋的燕尾榫,拔榫量达20-30mm;部分铁件(如蚂蟥钉)锈蚀严重,截面损失超过50%,失去连接作用。
3.附属构件:斗拱昂嘴部分风化剥落,最大剥落面积达15%;门窗槅心木雕图案局部缺失,油漆层起皮、剥落面积约占30%。
三、价值评估与保护必要性
1.历史价值:建筑作为清代地方民居典型代表,见证了区域建筑技艺发展,其“明袱暗袱”做法具有地域特色,记载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居住文化。
2.艺术价值:梁枋上的“包袱锦”彩绘、门窗的冰裂纹雕刻工艺精湛,体现了清代民间建筑装饰艺术水平,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3.科学价值:混合结构体系反映了古人对力学原理的应用,斗拱的“减震”设计对现代建筑抗震研究有借鉴意义。
4.保护必要性:当前结构损伤已威胁建筑安全,腐朽柱脚可能导致上部荷载传递失效;部分工艺濒临失传,亟需通过翻新实现“原真性”保护与延续。
二、翻新设计原则与材料工艺选择
1.1核心设计原则
1.1.1最小干预原则
翻新工程以“修旧如旧”为最高准则,仅对危及结构安全的构件进行必要干预。对于梁枋表面的龟裂裂缝,若裂缝深度小于木材截面1/5且未影响承载能力,则采用传统桐油麻丝嵌缝技术处理,避免大面积更换。柱脚腐朽深度超过1/3时,仅对腐朽部分进行挖补,使用同材质、同纹理的新旧木材通过“巴掌榫”咬合,最大限度保留原有木料。斗拱构件修复严格遵循原形制,风化剥落的昂嘴需依据残留部分进行三维扫描复原,确保几何尺寸与原构件误差不超过2mm。
1.1.2原真性保护原则
所有修复工艺均采用传统技法,梁枋彩绘修复由掌握清代“包袱锦”技艺的非遗传承人手工绘制,颜料使用天然矿物材料,避免现代化学染料。门窗冰裂纹缺失部分,需根据对称构件的纹路进行手工雕刻,新雕部分做旧处理时采用“烟熏法”模拟自然老化效果,确保新旧木料色泽过渡自然。铁件连接处更换的蚂蟥钉需由传统铁匠按原尺寸手工锻打,保留锻打纹理,并在表面涂抹熟桐油防锈,避免现代镀锌处理。
1.2材料选择标准
1.2.1木材选用规范
替换构件必须选用与原建筑同树种、同产地的木材。柱子替换需选用东北红松,要求年轮密度每厘米8-12轮,含水率控制在12%-15%。梁枋选用落叶松,需经过三年自然干燥,避免使用窑干木材导致后期开裂。椽子替换选用杉木,要求无节疤、无裂纹,防腐处理采用传统的“桐油+石灰”浸泡法,浸泡时间不少于72小时。
1.2.2辅助材料要求
嵌缝材料采用传统桐油麻丝,麻丝需选用苎麻,长度控制在15-20cm,与桐油按1:3重量比混合。防腐剂选用硼酸硼砂复合溶液,浓度控制在5%,避免使用CCA等含重金属防腐剂。彩绘修复使用的胶结材料采用传统动物胶,由猪皮熬制,浓度控制在波美度15°。铁件防锈处理采用熟桐油,需熬制至“滴水成珠”状态,涂刷三遍,每遍间隔24小时。
1.3关键工艺要求
1.3.1榫卯节点修复工艺
松动的燕尾榫需先拆除,清除旧榫卯内的朽木和灰尘,用压缩空气吹净。新制榫头尺寸比原榫大0.5mm,安装时涂抹鱼鳔胶,采用木锤轻击入位。铁件锈蚀处需用钢丝刷手工除锈至露出金属光泽,涂刷熟桐油后安装,安装时预留1mm伸缩缝。斗拱修复需按原构件编号拆卸,清洗时使用软毛刷蘸取温水,避免化学溶剂。
1.3.2表面处理工艺
木材表面处理采用传统刮刨工艺,使用平刨、圆刨等手工工具,避免机械打磨。裂缝嵌缝前需用压缩空气吹净内部,分三次填入桐油麻丝,每次间隔24小时。彩绘修复前需用软毛笔蘸取温水清洗表面污垢,待完全干燥后才能进行补色。新做旧处理采用“烟熏法”,用松木熏烤新木料,控制温度在60℃以下,熏烤时间根据色泽需求调整,一般需8-12小时。
1.3.3防护处理工艺
木材防腐处理采用浸泡法,将构件完全浸入硼酸硼砂溶液,浸泡时间根据构件厚度确定,每厘米厚度浸泡1小时。虫蛀防治采用物理方法,将构件放入60℃烘房处理4小时,杀死虫卵。防潮处理在基础砖石部分涂刷传统“油灰”,由桐油、石灰、麻刀按1:3:0.5比例调配,涂刷两遍,每遍厚度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