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第四章高频电疗法;[目的要求]:;第一节高频电疗的理论基础;二、高频电的物理学特征
(一)电磁波特性
高频电流交替变化产生的交替变化的电场和磁场,称为电磁场。向空间传播称为电磁波。
波速=波长×频率
频率越高,波长越短,能量愈大。
;(二)高频震荡电流的类型
;;;(三)高频电的生物物理学特性
1、无电解作用
2、对N-M无兴奋作用
f10MHZ,因而刺激肌肉周期0.01ms过短,不产生兴奋,且连续多个周期也不引起兴奋收缩反应。
3、治疗时电极可离开皮肤——皮肤与电极之间空气间隙形成了一个电容,且容抗小,电流容易通过
;(四)高频电流作用下人体组织的电磁学特性
1.导体:组织液、血液、淋巴液含较多的电解质。离子快速运动相互摩擦产生热效应。;2.电解质:肌腱、脂肪、韧带、头发、指甲、牙齿、骨骼均属于电解质
高频电场中:无极分子极化成有极分子,即偶极子
偶极子运动产生位移电流
;电解质在电场作用下电荷的偏移;偶极子的取向作用;偶极子在高频电场作用下的取向运动;3.电容特性:同一组织中可以含电阻成分和电容成分。
例:肌细胞膜与其细胞内外体液构成电容体,高频可以通过
;4.磁性物质:人体某些成分有磁性,人体总的磁系数为1。N、Fe、CO2等在磁场中被磁化,称顺磁物质。
5.线圈:人体许多组织呈环形构成,含水组织是导体,构成环形上时,从电磁学角度相当于一个线圈。
;(五)高频电的生物物理学效应
1.热效应及治疗作用
(1)止痛
①神经痛——热降低感觉神经的兴奋性,干扰痛冲动的传导
②肌肉痉挛痛——降低梭内肌的γ纤维活动性减弱,缓解肌痉挛
③肿胀的张力性痛:改善局部血循,加强静脉回流,促渗液吸收,促致痛物质排出
;(2)改善血液循环—热致局部血循增快
①轴突反射
②组织胺、活性肽等血管扩张物质
(3)消炎
以超短波、微波明显
主要机理:改善局部组织供养和营养
供给增强机体免疫力
;2.非热效应
频率越高,非热效应越明显,但会被热效应所掩盖,而不发挥作用。因此用小功率的高频电作用,虽不产生热效应,但会使蛋白质结构发生变化,细胞膜通透性及细胞膜结构发生改变。
;3.高、中、低频电的区别及比较;3.高、中、低频电的区别及比较;四.高频电作用于人体的方式
1.直接接触法:电极与人体或黏膜或皮肤直接
接触
2.电容场法:超短波、人体放在两电极之间
3.线圈法:用一根电缆把人体圈起来,通过电
磁感应,感受涡流。短波
4.辐射场法:微波;人体电荷在高频电流作用下的变化总结
强度大时,热效应
强度小时,非热效应
;三、高频电疗法的分类;第二节短波电疗法;概述;一、短波治疗作用和原理;(3)改善器官功能
①促进肺部炎症消散
②增强肝脏的解毒作用
③增强肾血流量,改善肾功能
;④促进肾上腺皮质的分泌
⑤缓解胃肠平滑肌,改善其分泌,功能
⑥增强单核吞噬细胞功能。利于炎症消散
;2、脉冲短波的非热效应——治疗急性炎症
3、短波的治癌作用——大功率短波透热疗法;(二)治疗原理;A.肌肉组织含水丰富,组织电阻率低,产热
量高,可深达5-8cm.
B.脂肪层和肌肉组织以下均产热不多,但含
丰富的血管易于散热;2、电容场法
利用电容电极间的高频交变电场作用同于局部产生生物学效应。
Q=0.96J2(g/4g2+f2ε2)t
Q——产热量,J——电流强度,
g——组织导电率,f——电流频率
ε——组织介电常数,t——作用时间
;;二、短波的治疗技术和方法;(2)电极放置方法
1)并置法:两电极间距大于两电极距体表
间隙之和
2)对置法:两电极间距应大于一个电极的
横径或直径
3)单极法;(3)电极与体表的距离
1)衬垫法
2)空间间隙法;2、电缆电极法
(1)盘缆法
;(2)缠缆法
2-3圈为宜,缆圈间距为2-3cm,电缆与皮肤间距离为1-3cm,以衬垫间隔
;(3)盘缆电极法
绝缘胶木盒盘状电极;3、涡流电极法;(二)剂量、时间、疗程
1、剂量分级
A.Ⅰ级剂量——无热量:Ne管灯极弱
B.Ⅱ级剂量——轻微热量:微亮---亚急性、慢性炎症
C.Ⅲ级剂量——温热量:明亮---慢性炎症、慢性疾病
D.Ⅳ级剂量——热量:较强热感、很亮---恶肿
;2、时间:每次治疗5-20min
3、疗程:10-20次一疗程
1/日或隔日一次
;(三)注意事项
1、治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