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培训课件牛人布病防控演示文稿当前1页,总共32页。
(优选)培训课件牛人布病防控当前2页,总共32页。
3一、概述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的细菌(简称布氏菌)侵入机体,引起传染-变态反应性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临床特点:人:表现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炎、睾丸炎、肝脾肿大,易复发、易变为慢性,亦称波浪热或波状热。家畜:早产、流产为特征。危害及损失:人患布病常因误诊而转为慢性,反复发作长期不愈。牛布病流产率31.2%,羊布病流产率为57.5%。当前3页,总共32页。
二、病原布氏杆菌属无芽孢的革兰氏阴性小球杆菌,在培养基上生长缓慢,人畜共患的主要是:羊型、牛型、猪型、犬型。一般自然环境:水、土、粪、圈生存4个月以上。畜舍:4-5个月以上水:5天-4个月鲜牛乳:2天-18个月土壤:4天-4个月冻肉:14-47天尘埃:21-72天对湿热、消毒剂、紫外线、抗生素敏感,对低热、干燥有较强的抵抗力,湿热30秒死亡。净化和采购羊草建议!当前4页,总共32页。
5当前5页,总共32页。
易感性
各种饲养动物:羊、牛、猪在布病流行病学上最为重要,既是动物布病的主要传染源,也是人类布病的主要传染源。鹿、犬和其他家畜居次要地位。
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羊是主要传染源,有些地方牛是主要传染源。牛场通过犬吃胎衣是值得重视的重要传播途径。
当前6页,总共32页。
7羊布病对人传染性和攻击力最强!山羊、绵羊都对布氏菌易感,感染率可高达40%以上。胎盘和流产羔羊中含有大量布氏菌。布病绵羊流产后1-3个月经常在乳汁、尿、阴道分泌物中检出布氏菌。有的病羊产羔一年后,乳汁中仍带菌。绵羊感染布病后1.5-2年,约有23%的羊能在体内检出病原体。在羊布病疫区,人群感染率可高达42%,患病率高于7%。当前7页,总共32页。
牛布病对人传染性较强但致病力弱!
黄牛、水牛、奶牛、牦牛均易感染布病,牛布病阳性率可达23%以上。世界各国特别是在乳牛发达国家都曾有过布病。
在牛布病疫区,人的感染率高达30-40%,但出现明显临床症状的人仅占0.3-0.5%。
奶牛主要在牛群中传播,可引起爆发性布病流产,但对人的致病意义小于羊,发病率很低,症状不明显。
对人更多的是心理层面的伤害!(精神压力、吃药损害肝肾功能)
8当前8页,总共32页。
猪布病对人传染性和致病力均弱
猪对布病敏感,感染率10%以上。
猪布病也是以流产为特征,从流产猪的胎儿、胎盘、羊水,甚至尿液以及公猪的精液都能检出布氏菌。
但猪也是不可忽视的传染源,在人的食品卫生方面也要足够重视。
9当前9页,总共32页。
布病的人群传播
患布病的人可以从乳汁、脓汁、尿、阴道分泌物排出布氏菌已得到细菌学证实。
国内外也报道了一些人感染人的实例。然而,大量的病例调查分析,绝大多数病例均为非病人传染所引起。
就人类布病而言,因动物传染而发病多见,由人与人发生传染很罕见。
10当前10页,总共32页。
11三、传播途径布氏菌可以通过体表皮肤粘膜、消化道、呼吸道侵入机体,但主要是消化道。人的感染途径与职业、饮食、生活习惯有关。在奶牛场,奶牛接产员、繁殖、兽医容易感染。(接触早、流产胎儿、羊水、胎膜相关)。病牛的分泌物、排泄物、流产物及乳汁均含有大量细菌,是人类最危险的传染源。兽医给奶牛接种布病疫苗易感,特别是灌服S2苗。(疫苗感染后一般抗体阳性不发病)当前11页,总共32页。
12当前12页,总共32页。
13人类对布病普遍易感,病后或疫苗接种后人群对布氏菌有一定的免疫力(病后免疫一般能持续2年,接种菌苗后的人群中仍有部分人对布氏菌易感)不同种布鲁氏菌间有交叉免疫,再次感染发病者有2~7%,疫区居民可因隐性染病而获免疫。当前13页,总共32页。
141、布氏杆菌通过各种途径侵入机体;2、局部增殖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一模)2026届大湾区普通高中毕业年级联合模拟考试(一)数学试卷(含答案).pdf
- 延世韩国语单词第一册.pdf VIP
- 张佩兰溶栓讲稿课件.ppt
- 实验室生物安全程序文件.docx VIP
- 子公司治理制度.docx VIP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大单元教学方案.docx VIP
- 2025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培训.pptx VIP
- 2025年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称钩驿镇选聘村干部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广东惠州市龙门县平陵街道招聘村“两委”干部储备人选16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GB50345-2012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