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讲--诗歌的表达技巧(练))(解析版).docxVIP

第06讲--诗歌的表达技巧(练))(解析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06讲诗歌的表达技巧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李儋元锡①

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注)①李儋(dān)元锡:李儋,曾任殿中侍御史,为作者密友;元锡,字君贶,为作者在长安鄠县时旧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去岁与友别起,又以花开一年比衬,表现时光流逝之快,更流露出别后境况萧索的感慨。

B.诗人的烦恼苦闷源于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前途的难料,“茫茫”“黯黯”抒发了当时的伤感情绪。

C.尾句“西楼望月几回圆”触景生情,作者抬头望月,引起了对友人的真切思念和盼望。

D.诗歌起于分别,终于相约,以亟盼友人来访作结。结构上首尾照应,浑然一体。

2.范仲淹曾叹“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两句为“仁者之言”;白居易《观刈麦》中也有类似诗句:“吏?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试比较两处情感的异同。

【答案及解析】?

1.C

2.相同点:

①都表达了作者看到百姓苦难后,对自己苟取俸禄的愧疚心情;

②都对蒙受苦难的百姓寄予了深切同情。

不同点:

①白诗作为讽喻诗,也是对窃位苟禄的整个官僚贵族社会的批评。

②韦诗表达了作者有志无奈、进退两难的矛盾苦闷之情。诗人因身体多病想辞官归田,想到自己辖区内还有百姓流离失所,自己未尽职责,于国于民问心有愧,所以不能一走了事。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触景生情”错。尾句“西楼望月几回圆”是以景结情。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意思是多病的身躯让我想归隐田园间,看着流亡的百姓愧对国家俸禄。这一联具体写自己的思想矛盾。正因为诗人有志而无奈,所以多病更促使诗人想辞官归隐,但因为诗人忠于职守,看到百姓贫穷逃亡,自己未尽职责,于国于民都有愧,所以诗人又不能一走了事。这一联充分写出了诗人作为一个清廉而又正直,满怀报国之志向却又施展不出的官员的进退两难的境地,和处于这种进退两难境地的苦闷矛盾的思想而又无奈的心情。

白居易《观刈麦》中也有类似的诗句,“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意思是我享受三百石的官薪,年终还有余粮。想到这件事,私下惭愧,整日不能忘怀。表达了作者看到百姓苦难后,对自己苟取俸禄的愧疚心情;也都对蒙受苦难的百姓寄予了深切同情。而白居易的诗是一首讽喻诗,此诗描写了麦收时节的农忙景象,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此句诗既有对于诗人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同时也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也是对窃位苟禄的整个官僚贵族社会的批评。

由此可以得出两首诗的情感上的相同点为:都表达了作者看到百姓生活艰难,而自己却领取俸禄的愧疚的心情;也对百姓寄予了深深同情。

不同点则为:白诗作为讽喻诗,也是对整个不为百姓做实事的官僚贵族社会的进行了批评。韦诗表达的则是作者的无奈、进退两难的矛盾之情。诗人因身体多病想辞官归田;但是想到自己所管区域内还有百姓民不聊生,自己未尽到职责,对不起国家和百姓,所以暂且不能离开。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二月二十四日作①

陆游

棠梨花开社酒浓,南村北村鼓冬冬。

且祈麦熟得饱饭,敢说谷贱复伤农。

崖州万里窜酷吏②,湖南几时起卧龙③?

但愿诸贤集廊庙,书生穷死胜侯封。

[注]①本诗于宋高宗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春写于山阴家中,诗人时年三十二岁,他早年曾被秦桧黜落,困居山阴。②酷吏:指秦桧死党曹泳。③卧龙:这里借指宋抗金名将张浚。张浚因为主张抗战,屡遭秦桧排挤,绍兴二十五年十二月秦桧已死,此时张浚仍被贬在湖南的郴州。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由村民在春社日举行的祭祀活动写起,后转而写朝政时事和自身境况。

B.首联从视觉、味觉和听觉描写景物,烘托出了热闹、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

C.颔联突然转折,写农民只求吃饱饭,不敢抱怨,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

D.颈联语气强烈,将诗人对奸佞的恨、对起用抗金将领的盼表现得淋漓尽致。

4.尾联表达了诗人的什么心愿?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具有怎样的高尚情操?

【答案】

?3.B

4.希望众多的忠勇之士都集聚庙堂之上,同心协力,共商国家大计;我这个书生即便困顿而死,也无怨无悔,也胜过封侯拜将。诗人具有不贪图享乐荣华,不计较个人名利,只追求国家和江山社稷的前途未来的高尚情操。

【解析】

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

B.“首联从视觉、味觉和听觉描写景物”错误,“社酒浓”的意思是“社酒已酿得浓浓的”,并非从味觉来描写。

故选B。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情感和诗人形象的能力。

文档评论(0)

186****662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