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一中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思想政治(必修4)B42010.7.doc

惠安一中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思想政治(必修4)B42010.7.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3

惠安一中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思想政治(必修4)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命题人:李俊阳审核人:曾忠民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答案的字母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钱学森是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之一。据此回答1-2题。

1.“今天的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还是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钱学森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的论断

①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最高概括的科学

②主张科学是哲学的知识前提,哲学是科学的概括

③强调离开了哲学世界观的指导,科学研究就不能取得任何进展

④指出哲学与科学具有一致性,哲学对科学具有指导作用

A.①③④B.②③C.②④D.②③④

2.“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引人深思。破解这一命题的关键在于创新。关于创新,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①创新就是要敢于突破规律,超越现实

②创新就是要使思想与实际相符合,主观与客观相统一

③创新就要与时俱进,敢于突破落后观念的束缚

④创新是既肯定又否定,是辩证的否定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3.在古代欧洲,有这样一首诗:那时候、上面的青天还没有称呼,下面的大地也没有名字,其阿玛特(即海洋)是大家的生母,万物都和水连在一起。这首诗体现的是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D.唯心主义观点

4.有一首英语儿歌这样唱道:“告诉我为什么星辰闪耀,告诉我为什么常春藤缠绕……因为上帝创造星辰闪耀,因为上帝创造常春藤缠绕……”美国一位著名科普作家这样改动了歌词:“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性运动让常春藤缠绕……”。这一改动反映了

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②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的区别

③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区别④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5.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了

A.革命的观点B.实践的观点

C.阶级的观点D.历史的观点

6.亚洲有一种毛竹,最初5年里在地下生根长达几千米,人们几乎看不到它的生长。第6年雨季到来时,它钻出地面,以每天60厘米的速度迅速长到30米高。这种现象反映了

A.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B.量变必然引起质变,促成事物发展

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D.认识事物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7.“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动即含静,动不舍静”,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看,这些观点分别属于

A.怀疑论相对主义辩证法B.形而上学宿命论诡辩论

C.唯心主义辩证法辩证法D.唯心主义诡辩论辩证法

8.《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主要说明了

A.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B.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

C.社会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D.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9.徐悲鸿偏爱画马,听马蹄得得,看马迎风奔驰,他觉得是一种精神享受,心仿佛在和马一同驰骋。这表明,作为一种对世界反映形式的艺术作品

A.总是超越于艺术家的生活环境B.源自于艺术家的技艺和艺术天分

C.离不开艺术家的生活感悟和情感D.取决于艺术家的执着努力和勤奋

10.图1漫画《招聘》启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

A.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B.要勇于挑战和敢于创新

C.需抓住时机,促成飞跃

D.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11.“一切真理都会经历下面三个阶段才会被人接受:第一阶段,觉得可笑而不加理会;第二阶段,视为邪说而强烈抗拒;第三阶段,未加思索而欣然接受。”材料表明

A.认识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B.认识的真理性最终要通过实践来检验

C.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D.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

2009年12月7日至1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哥本哈根举行。据此回答

文档评论(0)

199****07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