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单元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单元综合测试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pdfVIP

2025-2026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单元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单元综合测试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丹青不知老将至,贫贱于我如浮云。——杜甫

第三单元综合测试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现代文阅读(19分)(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一个传统节日,就是一杯岁月的陈酿,也是沉淀着厚厚文化土层的历史河床。

端午节,吃粽子只是其中内容之一,它更是除秽驱病的卫生节,也是诗人节、运动节、女儿

节,除了吃粽子,还要挂菖蒲、赛龙舟、祭屈原。传统中,在端午这天女儿回娘家探亲,家

人喝雄黄酒,备艾叶、菖蒲和大蒜,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戴香囊……祛病

消灾,祭祀祈福,回家团聚,强身健体。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从这些美妙的生活愿望动身,

为端午节创建出许很多多漂亮动人的习俗,这是应当继承的文化财宝。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端午节民俗起源说法众多,但屈原无疑是端午

节最醒目的文化符号。每逢端午,人们仿佛总是能穿越时空,遇见这位行吟泽畔的大文豪。

他的爱国情怀、高洁志向、执着刚毅,穿越时间仍旧在现代人心中激起巨大回响。文化是端

午节的灵魂,在这一天,正可以重温时间的厚重、文化的韵味,筑牢民族精神与家国情怀。

节日的真意,经常须要依托于生活的体验来领悟。有词人写道,“虎符缠臂,佳节又端

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端午节要在胳膊上缠一个虎符,还要出门放风筝。诗人

陆游也很有雅兴,“粽包分两髻,艾束着危冠”,包完粽子以后,头上还插了艾草。这些小细

微环节,让日常的生活有了更多仪式感,也因此让端午节增加了更多雅趣,让人体会到其中

天人和谐的看法与美感。

从历史深处深情回望,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始终都在不断丰富和发展。这本身也是传统文

化随着时间在不断生长,并在现代社会获得了“新生”。不论过节方式怎么变更,只要传统

文化的根和魂还在,我们的传统节日就会不断接续传承,联通一代代人的心,为人们供应心

灵的滋养和精神的安慰。

(摘自李思辉《在端午品尝文化的芳香》)

材料二:20世纪整个人类进入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农耕时代形成的文化

传统起先瓦解。尤其是我国,在近百年由封闭走向开放的过程中,节日文化——特殊是城市

的节日文化受到现代文明与外来文化的冲击。

当下人们已经显明地感受到传统节日渐行渐远,日趋淡薄,并为此产生忧虑。千百年来,

我们的祖先从生活的愿望动身,为每一个节日都创建出许很多多漂亮又动人的习俗。这种愿

望是志向主义的,所以节日习俗是志向的;愿望是情感化的,所以节日习俗也是情感的;愿

望是美妙的,所以节日习俗是美的。人们用烟花爆竹,惊骇邪恶,迎接新年;把天上的明月

化为手中甜甜的月饼,来象征人间的团聚;在寒冷刚刚消退、万物复苏的早春,赶到野外去

打扫墓地,告慰亡灵,表达心中的缅怀;同时戴花插柳,春游春游,亲切地拥抱大地山川……

这些诗意化的节日习俗,使我们一代代人的心灵获得了多么美妙的劝慰与安静。

当然,习俗是在不断变更的,但我们民族的传统精神是不变的。这传统就是对美妙生活

不懈的追求,对大自然的感恩与敬畏,对家庭团聚与世间和谐永恒的企望。

1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摘自冯骥才《我们为什么要过节》)

材料三: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传统节日仪式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很多节日的文化

文档评论(0)

156****326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