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通济桥简介.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杭州通济桥简介

通济桥位于杭州市余杭区余杭镇西北,南北向跨越南苕溪。

通济桥本名北溪桥,俗呼大桥,位于杭州市余杭区余杭镇西北,南北向跨于南苕溪上。该桥为三孔石拱桥,拱券采用纵联并列分节砌置法,西边迎水面,桥墩外筑有两堵分水角,上方各开一个溢洪券洞,以备天目山水猛涨时泄洪之用,设计科学。

古桥构造

通济桥为3孔敞肩式(亦称空腹式)石拱桥,拱券呈近半圆形,中孔净跨15.4米,两边孔净跨12.6米,全长50米,桥高9.6米,桥宽8.8米。桥体用花岗岩砌成,拱券采用联锁分节并列砌筑法,券厚约20厘米,应属薄拱。两桥墩上设净跨3米、孔高3.1米的圆弧形小孔,小拱为砖砌。桥墩上游砌成高3.87米、长5.35米、宽2.1米的分水尖。此桥设计科学,布局合理,造型优美,气势雄伟。分水尖的设置可减少水流对桥墩的冲击,墩上小孔减轻了桥体自重,在洪水时可增大流水面积,起到泄洪作用,这些都有利于保护桥梁,因此,至今仍十分牢固。在六百多年前能建造如此科学合理的石拱桥,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该桥是我国南方薄拱圆弧石拱桥的代表桥梁之一,现已载人《中国科学技术史桥梁卷》。

古桥历史

据清雍正《浙江通志》、嘉庆《余杭县志》记载,通济桥始建于东汉嘉平四年(175),名隆兴,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了,应是浙江始建年代最早的古桥。五代吴越钱武肃王重建,改名安镇。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复建,始名通济,以木为梁。元至正十八年(1358)毁于火。明洪武元年(1368),县令魏本初重建,通易以石,改建为石拱桥。明正统年间(1436~1449),县丞邱熙加石栏于两侧。清康熙五年(1666),知县宋土吉重修。乾隆二十二年(1757),邑人宋文瑞重修。嘉庆元年(1796),桥墩分水尖被洪水冲毁,由土绅集资重统。清乾隆年间(1736-1795),建市屋于桥面两侧,十分热闹,以租赁收费捐资兴学。

清教谕任昌运曾作《通济桥》诗云:

通济桥跨大溪上,小店多开桥上头。

一路篮舆行地稳,不知鳌背架层楼。

民国26年(1937)12月24日,桥上市屋被侵华日军焚毁,桥面被破坏。

通济桥所处的余杭镇上,曾发生过清朝末期四大奇案之一的杨乃武冤案,轰动大江南北。新中国成立后,此故事被编成戏曲搬上舞台,拍成电视剧《杨乃武与小白菜》,风行全国,这也为通济桥增添了些许耐人寻味的魅力。

古桥文化

当地民间还流传着一一个?“镇水菩萨”的故事。相传古时,-?一年大早,人们只好到苕溪用勺兜水,没想到触怒了神灵,结果发了大水。眼看整座城就要被淹了,县官狠了狠心,把自己的老婆和女儿丢下苕溪当祭品,但失去亲人,县官也不想活了,自己也跟着跳下去。后来,水退了,于是老百姓把这个县官当成“镇水菩萨”。

古桥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保护古桥,政府多次进行修缮。1984年对桥基进行加固,桥墩四周加钢筋混凝土拓宽的护墩以防撞,桥面加铺水泥,两侧做成水泥踏阶,设置石质装饰桥栏,望柱上雕刻栩栩如生的石狮子,并在桥南端设立桥史碑,整修后使通济桥更显古色古香风貌。通济桥,1983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因通济桥上下游河道窄小,为使汛期时苕溪洪水顺畅通过,确保古桥和堤防安全,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在2002年2月至2004年12月对该桥进行了扩建,向南端增设3孔敞肩式圆弧形石拱桥(净跨共33米),新老桥间设10米宽分隔墩,桥面上建有飞檐翘角、青瓦朱栏的亭台,新老桥梁浑然体,恢弘壮观,英姿焕发。南岸堤防退堤公里,沿岸建有长廊,环境优美,已成为人们游览休闲的场所。

文档评论(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