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传热与传质原理规范
一、传热与传质原理概述
传热与传质是自然界和工程领域中普遍存在的物理现象,涉及热量和物质在不同介质间的传递过程。理解其基本原理对于优化工业设计、能源利用及环境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本规范旨在系统阐述传热与传质的核心概念、基本定律及实际应用方法,确保相关操作符合科学原则。
二、传热原理
传热是指热量因温度差而在介质间传递的现象,主要分为三种基本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一)传热基本方式
1.传导传热
(1)定义:热量通过物质内部微观粒子(分子、原子等)的振动和碰撞进行传递。
(2)特点:发生在固体内部,无宏观物质流动;金属的导热系数较高,非金属及空气导热性较差。
(3)数学描述:傅里叶定律\(q=-\lambda\frac{dT}{dx}\),其中\(q\)为热流密度,\(\lambda\)为导热系数。
2.对流传热
(1)定义:热量通过流体(液体或气体)的宏观流动进行传递,通常伴随导热过程。
(2)类型:自然对流(因温度差导致密度差引起流动,如暖气片散热);强制对流(外力驱动流动,如风扇散热)。
(3)数学描述:努塞尔数关联公式\(Nu=hL/\lambda\),其中\(h\)为对流换热系数。
3.辐射传热
(1)定义:热量以电磁波形式传递,无需介质,真空环境亦可发生。
(2)特点:所有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均会辐射热量,黑体辐射效率最高。
(3)数学描述: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Q=\sigma\epsilonAT^4\),其中\(Q\)为辐射功率,\(\sigma\)为斯特藩常数。
(二)传热计算方法
1.总传热系数法
(1)适用:分析多层壁面或管壁的稳态传热。
(2)公式:\(\frac{1}{K}=\frac{1}{\lambda_1}\frac{A_1}{A}+\frac{1}{\lambda_2}\frac{A_2}{A}+\cdots\),其中\(K\)为总传热系数。
2.对流换热计算
(1)流体无相变:\(h=0.33\frac{\lambda}{d}(Pr)^{0.4}(Gr)^{0.25}\)(努塞尔关联式简化版)。
(2)流体有相变:如沸腾换热,需考虑泡态或膜态沸腾模型。
三、传质原理
传质是指物质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的扩散过程,主要受浓度梯度驱动。
(一)传质基本方式
1.分子扩散
(1)定义:物质在静止流体或固体中依靠分子热运动进行传递。
(2)特点:速度慢,适用于低流速或固溶体扩散。
(3)数学描述:斐克定律\(J=-D\frac{dc}{dx}\),其中\(J\)为传质通量,\(D\)为扩散系数(如空气中水蒸气扩散系数约\(2.5\times10^{-5}\,\text{m}^2/\text{s}\))。
2.对流扩散
(1)定义:物质随流体流动同时进行传递,常见于气体吸收或液体萃取。
(2)类型:层流边界层(滞流扩散);湍流(涡流扩散效率更高)。
(3)数学描述:谢尔伍德数关联\(Sh=h_dL/D\),其中\(h_d\)为传质系数。
(二)传质过程计算
1.双膜理论模型
(1)适用:分析气液界面传质,假设界面两侧存在阻力膜。
(2)公式:\(k=\frac{D}{\delta_d}\),其中\(\delta_d\)为膜厚度。
2.扩散器设计
(1)条件:计算填料塔或喷淋塔的传质效率时需考虑塔径与气体流速(如工业塔径范围0.5–3米)。
(2)关键参数:液气比、表面更新频率(如填料比表面积可达200–1000\,\text{m}^2/\text{m}^3)。
四、传热与传质耦合现象
(一)强化传热传质方法
1.增加表面接触
(1)技术手段:翅片管、多孔板、泡沫填料。
(2)效果:翅片管可提升对流换热系数2–5倍。
2.促进流体湍流
(1)技术手段:扰流挡板、旋转式搅拌。
(2)效果:湍流状态下的传质系数较层流提升3–8倍。
(二)工程应用实例
1.热交换器设计
(1)类型:管壳式(适用于高温高压)、板式(流体混合效果好)。
(2)优化指标:紧凑性(如板式换热器体积可减少50%)。
2.吸收塔操作
(1)关键参数:喷淋密度(如50–200\,\text{m}^3/\text{m}^2\cdot\text{h})与空塔气速(如0.5–5\,\text{m}/\text{s})。
(2)效率提升:采用填料波纹结构可提高传质效率30%。
五、安全与维护注意事项
(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译林版九年级英语上学期单元重点 Unit 5【速记清单】.pdf VIP
-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课件.pptx VIP
- 2023-2024学年福建省厦门市松柏中学七年级(上)期末英语试卷.docx VIP
- 2025至2030年中国少儿编程教育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未来趋势研判报告.docx
- 综采工作面机电设备安装和试运转要求.doc VIP
-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教学课件.ppt
- 基于javaweb的旅游文化网站的设计与实现_论文.docx VIP
- 专题01 至爱亲情-2025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热门主题预测与答题技巧指导(解析版).docx VIP
- 79博客-目录书签跳转版.pdf VIP
- CSC-326T5-FA-G [V1.01] [4810] 装置使用说明书.pdf VIP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