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预防性护理方案.docxVIP

糖尿病足预防性护理方案.docx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糖尿病足预防性护理方案

一、引言:一场与“足部危机”的无声赛跑

在门诊见过太多糖友握着发黑溃烂的脚痛哭:“早知道每天多看看脚,也不至于走到这一步。”糖尿病足,这个被称为“糖友脚下的定时炸弹”,每年让无数人失去行走能力,甚至面临截肢风险。但很少有人知道,90%以上的糖尿病足是可以通过科学预防避免的。这份护理方案,不是冰冷的操作手册,而是想和糖友们说:“别怕麻烦,你的每一次弯腰检查、每一次认真洗脚,都是在给双脚织一张‘安全网’。”

二、基础认知:先懂“敌人”,再谈预防

要做好预防,首先得明白糖尿病足是怎么“盯上”我们的脚的。简单来说,高血糖就像一把“慢性刻刀”,慢慢损伤两条关键防线——

(一)神经病变:失去“感知力”的脚

很多糖友会发现,脚像套了“棉袜子”,针扎不疼、水温烫也没感觉,这就是周围神经病变在作怪。神经负责传递痛觉、温度觉、压力觉,当神经受损,脚就成了“没知觉的木头”。哪怕被鞋磨出小水疱,或者被石子硌出小伤口,患者都浑然不觉,直到感染溃烂才发现。

(二)血管病变:“缺血缺氧”的脚

高血糖会让血管变窄、变硬,脚部血液供应减少。就像庄稼缺水会枯萎,脚部缺血后,皮肤和组织修复能力变差,一个小伤口可能几个月都好不了,还容易继发感染。摸脚面会发现温度比小腿低,严重时脚趾发白或发紫。

(三)感染:“雪上加霜”的最后一击

前面两条防线崩溃后,哪怕是剪指甲时的小破口、鞋子磨出的小红点,都可能成为细菌的“突破口”。脚部潮湿的环境(比如出汗、穿不透气的鞋)更会加速细菌繁殖,从局部红肿发展成深部脓肿,甚至波及骨头。

这三个因素相互作用,就像“三角陷阱”,把脚一步步推向危险。所以预防的关键,就是针对这三个环节“拆陷阱”。

三、日常护理:把“预防”融入生活的每一步

(一)每日足部检查:比“查血糖”更重要的习惯

很多糖友每天测血糖,但很少每天看脚。其实,脚的“健康警报”就藏在细节里——

检查时间:最好选在晚上洗脚后,这时候脚干净,光线好,容易发现问题。如果视力不好,让家人帮忙,或者用镜子反射看脚底。

检查重点:

皮肤颜色:正常是淡粉色,发红可能是感染,发白/发紫可能是缺血。

皮肤温度:用手背轻轻碰脚面,两边对比,明显凉的一边可能供血差。

有无破损:重点看脚趾缝(最容易潮湿溃烂)、脚底老茧周围(压力大易破损)、脚跟(干燥易裂)。

有无肿胀:用手指按脚背,松开后有凹陷不回弹,可能是水肿或感染。

指甲状态:有无发黄变厚(可能真菌感染)、嵌甲(指甲往肉里长)。

发现异常怎么办:如果看到小红点、小水疱、皮肤发暗,哪怕不疼也要重视!马上找医生,别自己涂药膏或用针挑破。我见过一位大爷,脚底板有个小血泡,觉得“忍忍就好”,结果一周后烂到骨头,最后截了三个脚趾。

(二)清洁与保湿:给脚“温柔呵护”

洗脚不是“随便冲一下”,方法不对反而伤脚——

水温控制:用手腕内侧试水温,感觉“不烫”就行(大概37-40℃)。很多糖友神经受损,对温度不敏感,直接用热水泡容易烫伤。曾有位阿姨用45℃水泡脚,当时觉得“舒服”,第二天脚就起了大水泡。

清洁方法:用温水冲脚,软毛巾轻轻擦,别用力搓(容易擦伤)。脚趾缝要重点擦,保持干燥(潮湿是细菌的“温床”)。别用刺激性肥皂,普通中性沐浴露就行。

保湿技巧:洗脚后3分钟内涂保湿霜(比如含尿素、凡士林的),但脚趾缝别涂!这里需要保持干燥,涂了反而容易滋生真菌。脚后跟如果有干裂,可以晚上涂厚点,套个薄袜子,促进吸收。

(三)修剪指甲与处理老茧:“手残党”别硬来

指甲和老茧处理不当,是最常见的“自伤”原因——

修剪指甲:最好在洗脚后(指甲变软)剪,平着剪(别剪弧形),边缘用指甲锉磨平,别留尖刺。如果指甲又厚又硬(可能真菌感染),或者有嵌甲(指甲往肉里长),一定找专业足病医生处理,别自己用剪刀硬抠,容易弄破皮肤。

处理老茧:老茧是脚部长期受压的“保护垫”,别用刀片削!可以每天涂含水杨酸的药膏软化,或者找医生用专业工具修。我见过有糖友自己用修脚刀刮老茧,结果刮出一个深伤口,最后感染住院。

(四)选对鞋袜:脚的“安全盔甲”

很多糖友脚受伤,不是因为“走太多”,而是“穿错鞋”——

选袜子:优先选纯棉或透气混纺材质(吸汗不闷脚),颜色选浅色(有渗液能及时发现)。袜口别太紧(勒出红印子说明影响血液循环),尺码要合脚(太大容易磨脚,太小挤脚趾)。糖尿病足高危患者可以选“医用减压袜”(但要在医生指导下选,避免压力过大)。

选鞋子:下午去买鞋(这时候脚最肿,试穿更准确),鞋头要宽(脚趾能自然伸展),鞋底要软(减震好),鞋帮要低(不磨脚踝)。新鞋第一次穿别超过1小时,之后每天增加30分钟,让脚慢慢适应。别穿拖鞋、高跟鞋、尖头鞋,这些鞋容易磨脚或让脚部受力不均。

(五)避免外伤:生活细节里的“防伤指南”

别光脚走路:哪怕在家也穿拖鞋,防止被地板上的小石子、碎玻璃扎伤。

文档评论(0)

level来福儿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二级计算机、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证持证人

好好学习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5年09月05日上传了二级计算机、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