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诗词鉴赏《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含答案赏析译文.docxVIP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含答案赏析译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含答案赏析译文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①

李白

昔在九江上②,遥望九华峰。

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

我欲一挥手,谁人可相从?

君为东道主,于此卧云松。

[注]①九华,即九华山,位于安徽省青阳县;韦仲堪,李白好友,时任青阳县令。②九江,这里指长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诗人开篇回忆自己曾经放舟长江,遥望九华,交代了本诗的写作目的。

B.诗的五、六两句写诗人欲寻同伴共游九华,故想要振臂一挥发出召唤。

C.李白在诗中运用了“云松”这一意象来隐喻友人超尘脱俗的不凡气质。

D.本诗以古风形式呈现,格律相对自由,语言洗练自然,风格清新飘逸。

(2)本诗“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两句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答案】(1)A

(2)①想象雄奇,比喻不凡:在诗人眼里瀑布犹如天河倾泻的绿水,山峰宛如秀丽摇曳的九朵芙蓉。②炼字精工,别出心裁:“挂”字化动为静,“出”字化静为动,既写出了远景山水的特征,又充满灵动之美。③画面感强,情景交融:此二句尽显九华山水的灵秀之美,诗人的喜悦之情融于景中。④承上启下,过渡自然:此二句既承接上文昔时江上遥望之忆,又开启下文欲邀伴同游之兴。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答题时要全面理解诗歌,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赏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诗句的含义,并结合内容、手法、感情、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

【解答】(1)A.诗作开篇并未交代写作的目的。从诗歌的题目来看,诗人创作此诗是为了赠予好友。

故选A。

(2)①想象雄奇,比喻不凡:“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诗人荡舟江上,遥望九华,瀑布好像一条巨幅长练高挂山巅,与苍翠的山色相映,晶莹可爱;九座高峰犹如九朵盛开的莲花从莽莽山峦中婉然脱出,奇秀美好。

②炼字精工,别出心裁:“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维妙维肖地描写出瀑布在遥望中的形象;九华素以山色葱蒨著称,“绿”字从总体上体现了它的美感特征。“出”字化静为动,“秀出”写出九峰秀丽挺拔之容。

③画面感强,情景交融:“绿水”“芙蓉”表现山水的奇秀美好,尽显九华山水的灵秀之美,也表现诗人如惊如喜、心悦神摇之情。

④承上启下,过渡自然:诗人对九华山这样出神入化的描写,以及对九华山如痴如醉的喜爱,承接上文诗人遥望九华,至今萦怀不忘,为之神往,又为下文的欲邀伴同游作了铺垫。

译文:

我以前荡舟于九江之上时,遥遥望见过九华山峰。

瀑布犹如天河倾泻碧水,山峰宛如秀丽摇曳的九朵芙蓉。

我想挥手招人,谁能够与我相伴相游?

你是此地东道主,却像神仙一样躺卧云松。

赏析:

九华山,地处安徽省青阳县。天宝后期,李白于漫游途中,曾在九江下游(即安徽贵池至铜陵一带)的江面上远眺九华,观赏山景。篇首二句所言,即指此事。

“天河”二句,紧承其上,具体描绘当初遥望九华山的情景。诗中写瀑布的悬空而下,用一“挂”字,极耐咀嚼。它化动为静,表现出诗人在凝神眺望的一瞬间所产生的幻觉:奔腾的瀑布从天河倾泻而出,旋即化作一匹巨大的绸缎,高挂于天地之间。这不仅显示出气势的雄伟,而且非常贴切,与上句“遥望”二字相绾合,因为这种静止的幻觉,只有当“遥望”时才有可能出现。于此可见诗人用字之精妙,针线之细密。如果说“天河挂绿水”是化动为静,那么,“秀出九芙蓉”则与之相反,是化静为动。诗人把九华山群峰写成是从水面袅袅露出的九朵芙蓉,渐长渐大,婀娜多姿,令人觉其秀色可餐。这两句所写,一雄伟,一奇秀,形成了不同风格的对比;而绿水与芙蓉并列,又使画面增添了一种鲜明的色彩映衬。诗人对山峰与瀑布的描写,就是这样获得了各益其彰的艺术效果。

以上四句,诗人表达了对九华山的难以忘怀之情,接下来,笔锋则转至对今后入山寻幽探胜的向往:“我欲一挥手,谁人可相从?”诗人此问,当是大有深意。前人有云:“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陶宏景《与谢中书书》),然而这共谈者须有共识,须是潇洒出尘之人,若是奔走名利之徒,终日营营世念,心有所蔽,又岂能携手同游,以尽其欢呢?“君为东道主,于此卧云松”,这最后二句,承接上面的提问,点明韦仲堪正是可以与自己同游共赏的高人雅士,以赞叹之笔作结。韦时为青阳县令,结句说其“于此卧云松”,这是不可忽略的一笔。“卧云松”本指隐居,诗人在此则是借以言其为政清简,无案牍之劳;处世脱俗,有林泉之心,能够从容潇洒地与自己褰裳涉水,举足登山,共同领略山水之趣。

此诗写得感情浓郁,既有对山川美景的神往之情,又有对友人情操的赞美之意,而在这情浓于墨的诗句之中,不也就寓含了诗人自己所特有的那么一种清高绝俗的美吗?

文档评论(0)

186****29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