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一、知彼:夏季常见蚊虫的“生存密码”与健康威胁演讲人
知彼:夏季常见蚊虫的“生存密码”与健康威胁01应对:叮咬后科学处理,避免“小伤变大病”02防御:构建“环境-个人-校园”三位一体防护网03总结:以“防”为纲,护佑孩子清凉度夏04目录
2025小学夏季预防蚊虫叮咬保健课件
作为从事学校卫生保健工作十余年的校医,每年立夏刚过,我便会开始留意教室后窗的蚊蝇、操场角落的积水,以及孩子们胳膊上逐渐增多的红色小包。这些看似普通的蚊虫叮咬,轻则让孩子奇痒难耐、影响听课,重则可能引发感染甚至传播疾病。今天,我将从“认识蚊虫”“科学防护”“应急处理”三个维度,结合校园实际场景,为老师们、家长们和同学们详细讲解夏季防蚊要点,共同为孩子们筑起健康屏障。
01知彼:夏季常见蚊虫的“生存密码”与健康威胁
知彼:夏季常见蚊虫的“生存密码”与健康威胁要有效防蚊,首先需要了解它们的“生存习性”和“攻击特点”。夏季气温升高、湿度增大,正是蚊虫繁殖的“黄金期”,小学阶段的孩子活泼好动、新陈代谢快(体表温度比成人高1-2℃)、汗液中乳酸和氨类物质分泌多,这些特征都让他们成为蚊虫的“优先目标”。
校园常见蚊虫的“身份档案”库蚊(家蚊):最常见的“夜袭者”,多栖息于污水坑、下水道等静水区域,傍晚至凌晨活动频繁。叮咬后包块较小但奇痒,是传播乙脑(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主要媒介,而乙脑在10岁以下儿童中的发病率占比超80%。
伊蚊(花蚊子):身着黑白条纹“外衣”的“白日杀手”,偏好清洁的小积水(如花盆托盘、废旧轮胎、塑料瓶),日出后2小时和日落前2小时活动最猛。它是登革热、寨卡病毒的主要传播者,2023年某小学曾因校园角落废弃水桶积水滋生伊蚊,导致3名学生感染登革热。
白蛉:体型微小的“隐形攻击者”,多藏匿于草丛、墙缝,白天也会叮咬,叮咬后包块红肿更明显,易引发过敏反应。
跳蚤:近年因校园宠物接触增多(如流浪猫),部分班级出现跳蚤踪迹。它多从裤脚、袖口钻入,叮咬后呈“串珠状”包块,奇痒且易继发感染。
蚊虫叮咬的“三重健康威胁”直接伤害:蚊虫口器刺入皮肤时会注入抗凝血酶和蛋白类物质,引发局部炎症反应,表现为红肿、瘙痒,抓挠后可能导致皮肤破损、细菌感染(如脓疱疮)。我曾处理过一名学生,因反复抓挠脚踝处的蚊子包,最终发展为蜂窝组织炎,需口服抗生素治疗一周。
过敏风险:约15%的儿童对蚊虫唾液过敏,可能出现“超敏反应”——包块直径超过2厘米、周围大面积红肿,甚至伴有发热、淋巴结肿大。去年有位过敏体质的学生被伊蚊叮咬后,手臂肿胀至正常3倍,紧急送医才缓解。
疾病传播:这是最严重的威胁。以乙脑为例,其潜伏期10-15天,初期症状类似感冒(发热、头痛),若未及时治疗,可能发展为高热、抽搐、意识障碍,约15%的患者会留下后遗症(如智力减退、肢体瘫痪)。而登革热的典型症状是“高热+三痛”(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痛),严重时可出现出血、休克。
02防御:构建“环境-个人-校园”三位一体防护网
防御:构建“环境-个人-校园”三位一体防护网了解了蚊虫的“弱点”,我们就能针对性地制定防护策略。防蚊的核心是“阻断繁殖链+降低被叮咬概率”,需要学校、家庭、学生三方共同行动。
环境治理:从源头切断蚊虫“温床”蚊虫的生命周期中,90%的时间在水中度过(卵→幼虫→蛹均需水生环境),因此清理积水是最根本的防蚊措施。
校园端:
①每日检查操场、花坛、教学楼角落,重点清理“五小积水”——废旧轮胎积水、花盆托盘积水、塑料瓶/易拉罐积水、雨水井箅子积水、消防栓底座积水。去年我们在教学楼后发现一个被遗忘的泡沫箱,内部积水滋生了上千只伊蚊幼虫,清理后该区域蚊虫密度下降70%。
②定期维护下水道(每周疏通一次),确保无堵塞;绿化带避免过度灌溉,保持地表干燥。
环境治理:从源头切断蚊虫“温床”③垃圾房实行“日产日清”,垃圾桶加盖,防止雨水蓄积。
家庭端:
家长需配合检查阳台、庭院,倒置闲置花盆、水桶,清理空调接水盘、鱼缸换水时彻底清洗容器内壁(幼虫可能附着在壁上)。有位家长曾告诉我,他家孩子总被叮咬,后来发现是阳台废弃的玻璃鱼缸积了雨水,清理后孩子身上的包明显减少。
个人防护:给身体穿上“隐形防蚊衣”穿着选择:蚊虫对深色(黑、蓝、红)更敏感,建议学生穿浅色(白、浅黄、浅绿)长袖衣裤,衣料选择紧密的棉质或聚酯纤维(避免网眼面料)。裤脚可扎入袜子,袖口用魔术贴或皮筋收紧,减少皮肤暴露。
驱蚊产品使用:
优先物理驱蚊:2岁以下儿童建议使用蚊帐、电蚊拍;教室可安装纱窗(网眼≤1.2毫米)、使用灭蚊灯(波长365nm的紫外线灯效果最佳)。
化学驱蚊剂:2岁以上儿童可使用含“派卡瑞丁(Picaridin)”(浓度≤10%)或“避蚊胺(DEET)”(浓度≤10%)的儿童专用驱蚊液。需注意:
??喷在衣物上比直接喷皮肤更安全(避免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