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针灸推拿学在输尿管结石、慢性咽喉炎中的应用针灸推拿作为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在输尿管结石和慢性咽喉炎的治疗中展现出独特优势。本演示将详细探讨其临床应用方法、效果及注意事项。作者:
目录输尿管结石的针灸推拿治疗包括病因病机、针灸原则、常用穴位、推拿手法及注意事项。慢性咽喉炎的针灸推拿治疗包括中医认识、治疗原则、穴位选择、操作技巧及治疗策略。综合应用与临床效果包括临床研究数据、治疗优势、中西医结合及未来展望。
输尿管结石概述定义与发病机制输尿管结石是指形成于肾脏的结石进入输尿管引起的疾病。多因代谢异常、感染或尿液滞留所致。临床表现典型症状为剧烈腰腹部绞痛,可放射至下腹、会阴或外生殖器。常伴有血尿、排尿异常。西医诊断与治疗诊断依靠影像学检查。治疗包括药物排石、体外冲击波碎石及手术取石。
输尿管结石的中医认识1病因病机中医认为与湿热下注、气滞血瘀、脾肾亏虚有关。多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逸失度导致。2辨证分型常见证型包括下焦湿热型、气血郁滞型和脾肾两虚型。不同证型表现和治疗方法各异。
输尿管结石针灸治疗原则清热利湿针对下焦湿热证,选用穴位清热利湿,通淋排石。适用于尿黄赤、灼热刺痛患者。行气化瘀针对气血郁滞证,选穴行气活血,通络止痛。适用于绞痛剧烈、固定不移患者。补益脾肾针对脾肾两虚证,选穴温补脾肾,固本培元。适用于病程长、反复发作患者。
输尿管结石常用穴位(一)肾俞(BL23)位于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主治肾虚腰痛、遗精、遗尿、水肿等症。针刺深度1.0-1.5寸。膀胱俞(BL28)位于第二骶椎棘突旁开1.5寸。主治膀胱炎、尿频、尿急、尿痛等症。针刺深度1.0-1.5寸。中极(CV3)位于前正中线,脐下4寸。主治遗尿、尿频、阳痿等症。针刺深度0.5-1.0寸。
输尿管结石常用穴位(二)三阴交(SP6)位于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为肝、脾、肾三经交会穴,能调三阴、利水湿。针刺深度0.5-1.0寸。太溪(KI3)位于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为肾经原穴,能滋肾阴、强肾阳。针刺深度0.5-0.8寸。关元(CV4)位于前正中线,脐下3寸。为元气之海,能补肾固元、温阳利水。针刺深度0.8-1.2寸。
输尿管结石针灸处方证型主穴配穴刺法下焦湿热型中极、阴陵泉三阴交、行间泻法气血郁滞型肾俞、膀胱俞太冲、血海平补平泻脾肾两虚型关元、太溪足三里、脾俞补法
输尿管结石针灸操作技巧针刺深度依据穴位特点和患者体型调整。腹部穴位宜浅刺,腰背部穴位可适当深刺。1行针手法多采用提插捻转法。湿热证宜用泻法,脾肾虚者宜用补法。2留针时间一般留针20-30分钟。急性期可适当缩短,慢性期可延长至40分钟。3
输尿管结石推拿治疗1腰骶部推拿以一指禅推法刺激肾俞、膀胱俞等穴位2腹部推拿以揉法、按法刺激关元、中极等穴位3下肢推拿以推法、拿法刺激三阴交、太溪等穴位
输尿管结石推拿手法揉法以掌根或指腹做环形按揉。适用于腹部、腰部穴位。力度由轻渐重,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按法以拇指或掌根垂直下压。适用于腰骶部穴位。宜缓慢下压,稳定力度。拿法用拇指与食指、中指捏拿肌肉。适用于下肢穴位。动作宜轻柔有力。
输尿管结石针灸推拿联合应用1针灸先行首先针刺主要穴位,如肾俞、膀胱俞、中极等。留针20-30分钟。2推拿过渡拔针后进行推拿,先从腰骶部开始,循经向下至下肢。力度适中。3穴位对应针刺的穴位可与推拿部位相对应,形成互补效应。推拿时间约15-20分钟。
输尿管结石治疗注意事项1结石大小的考虑直径超过0.6cm的结石,单纯针灸推拿效果有限,应结合其他疗法。2疼痛的处理剧烈疼痛发作时,可加用耳穴或温针灸,提高镇痛效果。3水分摄入的指导治疗期间应增加饮水量,有助于结石排出。每日饮水2000-3000ml。
慢性咽喉炎概述定义与病因慢性咽喉炎是咽喉黏膜长期炎症。与吸烟、饮酒、环境刺激、胃食管反流等因素相关。临床表现主要症状包括咽干、咽痒、异物感、灼热感和轻度疼痛。常有清嗓、低热、乏力等。西医诊断标准主要基于症状、体征和咽镜检查。可见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黏膜充血等改变。
慢性咽喉炎的中医认识1病因病机中医归属喉痹、咽痛范畴。多因肺胃热盛、阴虚火旺或脾虚痰湿所致。2常见证型常见肺胃热邪型、阴虚火旺型和脾虚痰湿型。不同证型有不同治疗策略。
慢性咽喉炎针灸治疗原则清热解毒针对肺胃热邪证,选用穴位清热解毒,疏风清热。适用于咽喉红肿灼热患者。1滋阴润燥针对阴虚火旺证,选穴滋阴降火,生津润燥。适用于咽干口渴、低热盗汗患者。2健脾化痰针对脾虚痰湿证,选穴健脾化痰,理气和胃。适用于痰多黏稠、胸闷纳差患者。3
慢性咽喉炎常用穴位(一)天突(CV22)位于胸骨上窝中央。为治疗咽喉疾病要穴,可清肺热、利咽喉。针刺深度0.5-0.8寸。廉泉(CV23)位于喉结上方凹陷处。主治咽喉肿痛、声音嘶哑等症。针刺深度0.3-0.5寸。合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