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关于鲁迅文学院的随笔:鲁院的院落
篇1:关于鲁迅文学院的随笔:鲁院的院落
鲁院的院落,是一座花园。是一座百花园。香味四溢,历久弥香。一花独秀,百花齐放,万花争艳。有看得见的花儿,一朵朵一簇簇一片片一树树竟相开放。姹紫嫣红,赏心悦目。丝丝缕缕的芳香仿佛陈年老酒,漂浮于角角落落,漂浮于院落的上空。这里的空气、阳光、清风、晨露、雨水、树木、小草都沾染了花朵的气息、芳香。看不见的花儿,有许很多多,在这些花儿的体内,在那些花儿的目光中,在那些花儿的远方。一脉相承地孕育着,绽放着,馨香着,呼应着。这座沁人心脾的花园让人养眼养心养肺。
鲁院的院落,是一座植物园。是一座生气盎然的植物园。绿意盈盈、千姿百态。据学员耀东不完全统计,院内树木有泡桐、银杏、梧桐、悬铃木、丁香、玉兰、雪松、苹果、冬青、石榴等二十多种。有的树冠如盖如巨伞,遮天闭日,树干硕壮,顶天立地。有的纤巧玲珑,亭亭玉立。有的独树一帜,有的成排成列成行。看不见的树木更多,在这些树的体内,在这些树的目光中,在这些树的远方。千丝万缕地直立着,摇曳着,葳蕤着,呼应着。这座绿色滴翠的花园让人润目润心润肺。
鲁院的院落,是一座果园。是一座硕果累累的果园。院内的树木树树开花,树树挂果。果实大小不一,外形各异。看不见的果实更多。也在这些树的体内,在这些树的目光中,在这些树的远方。不离不弃地生长着、饱满着、成熟着,呼应着。这座硕果累累的果园让人心醉神迷。
鲁院的院落,是一座文学园。是一座丰富多彩的文学园。六十多年来,许很多多作家怀着虔诚之心,带着他们的风,带着他们的雨,带着他们地域的气质,来到这里,潜心学习,生活,提升,开悟……把他们的脚印?????、脚印、身影、气息,音容笑貌,言谈举止留在在了这里,假如累积起来,叠加起来,包装起来,该是多么大的文学档案啊!当他(她)们走向更为宽阔的天地,他(她)们的心中、笔下流淌的是浩浩荡荡,横无际涯的文学景观。而走向鲁院讲台仔细授课的大师、教授、编辑、作家、评论家等就是导师、恩师、舵手,他们尽情挥洒才智、才情、阅历,指导、引领、指向、启悟学员更上一层楼,走向更远更高的世界。
鲁院的院落,是一座精神家园。是一座高过天地的精神家园。先生的精神、骨气、战斗意志就是这样的精神。先生的“匕首和投枪”作用依旧发挥着犀利的声音和声响。没有精神的支撑,一个人无异于行尸走肉。就如藏克家先生所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没有文化、精神、信仰的支撑,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是没有盼望的民族。这确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许很多多作家学习着、继承着、发扬着,牢记着这种精神,也接受着这种精神的润泽、洗礼、养分、照射……
公众号:甘宁界
篇2:在鲁迅文学院的那些日子经典散文
在鲁迅文学院的那些日子经典散文
上午,课节叫《阻碍文化进展和富强的观念因素》,讲师是中央党校文史部副主任周熙明,这位老教授用他饱学的学问告知我们“大国崛起,大道行思,其原动力来自文化”,为我们上了一堂人类文化的哲学。周熙明老师一共阐述了十大论点,其中我最认可的是中国对于文化的价值排序,和西方实在有着很大的差别。周熙明老师引用了邱吉尔的一句话“宁可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情愿失去莎士比亚。”我们也在向往着,盼望文学在中国也能得到真正的敬重,和政治经济等等并驾齐驱。
最值得期盼的,应当是蒋子龙老师的课了,并不仅仅由于蒋老师是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也不仅仅是由于他是天津作家协会主席。同学们早就听说,蒋老师的课更像是在跟好伴侣谈天,能带动我们思索,一起轻松谈论话题。果真蒋子龙老师没有让同学们绝望,他讲的.《文学无门》让我们了解时下文学形势,以及如何应对网络时代的文化现象和作为一个文学人应有的心态。这位大师用他平易近人的作风、风趣的语言以及厚重的写作体验,让我们折服,赢得同学们发自内心的喜爱;尤其是蒋子龙老师提出要“灵魂写作”,实在让我获益良多。更让感动的是,我很荣幸地珍藏了这位闻名大师的签名,同时留下更宝贵的合影!
晚上6:30分,另两位班主任王祥老师和马季老师带大家来到三楼小议室,师生间进行第一次面对面的对话。文学评论家王祥老师独特的艺术家风度使我们折服,中国作家网主管马季老师的虚心平各让我们敬重。望着一张张生疏的面孔,我着实有些紧急;更没想到的是,与我相对而坐的马季老师,竟然点名让我第一个发言。
轮椅上的我手心冒出了冷汗,一双双热忱而当心的目光投到我的身上,而我,毕竟要如何自我介绍呢?“今夜阳光明媚,今夜多云转晴(窃笑)……能来北京我心里老感动了!那啥,我是一名来自东北那疙瘩的网络写手,接到鲁院通知书,我的心都要蹦到嗓子眼儿了,哎呀妈呀,这不是做梦吧……”心里反复叨念着小品里面那些家乡话,想调解一下紧急的气氛——只是后来脸红红的,最终没胆识讲出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