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总论专题知识讲座培训课件.pptVIP

中药学总论专题知识讲座培训课件.ppt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药学总论专题知识讲座;中药学总论专题知识讲座;;;中药学总论专题知识讲座;总论

?中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应用的药物

?相对概念,传统药物的总称

?大部分产于中国

?中医学理论为基础,有独特理论体系

?本草:大部分来源于植物

?常用:500种左右

?文献:3000多种

?目前:12800种以上

?植物11146种,动物1581种,矿物80种

?中草药、草药、民族药

?本草学

?中药学:专门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中药来源、产地、采集、炮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规律等知识的学科;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一.先秦时期

1.中药的起源

⑴采集天然动植物以供食用——“药食同源”

⑵以动物为师

⑶日常生产劳动及生活

⑷有意识、有目的的探索寻找

2.“火”和“酒”对药物应用的推动

3.中药学的产生

⑴临床疗效为依据——口尝身受

⑵借用中国传统哲学理论加以归纳、概括——商代的五行学说、周代的阴阳学说和《易经》的有关理论;4.记载药物知识的文献

⑴医药典籍

《五十二病方》(药物247种)、《黄帝内经》(药物26种;大量药学理论)等。

⑵人文典籍

《诗经》(药物80-100余种)、

《山海经》(药物49-146种)、

《楚辞》(药物40种以上)等。

;二.秦汉时期

《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问世

⑴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奠定中药学发展的基础⑵内容主体形成于西汉,最终成书于东汉末年

⑶作者:托名神农,应是众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⑷记载药物365种;按性能分为上、中、下三品;⑸记述的药学理论有药物性能(四气五味、有毒无毒)、配伍七情、用药原则、剂型、服药时间及用药的度等.

本草:本词首见于记述西汉历史的《汉书》,共3处,分别为《平帝纪》、《郊祀志》、《游侠传?楼护传》.;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1.《神农本草经集注》

⑴作者:陶弘景

⑵年代:南朝梁代

⑶记载药物数730种,分为七类

⑷首创按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分为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有名未用七类,又各分为上、中、下品)

⑸首创诸病通用药

2.《炮炙论》—我国最早的炮制??专著.

⑴作者:雷敩.

⑵年代:南朝刘宋时期.

⑶内容:记述300种药物的实际炮制操作.;四.隋唐五代时期

《新修本草》(《唐本草》)

⑴作者:苏敬等22人,由长孙无忌、李勣两位高官领衔

⑵成书时间:唐显庆四年(659年)

⑶内容:载药844种,其中新增114种,分9类

⑷特点:

①由国家组织编纂,有药典性质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

②首创药物图谱,开创了世界药学的先例

1.《千金方》

作者-孙思邈;该书包括《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部。后者中有《药录纂要》和《本草》两章,前者讨论药物采集、贮藏、栽培等内容;后者记述药物713种,分9类,又各分上、中、下品。;3.《本草拾遗》:陈藏器编撰。分序例、拾遗、解纷三部分,前者中记述有“十剂”;增药692种;内有一些博物学知识。价值:为唐代仅次于《新修本草》的著作。

4.《食疗本草》:孟诜编撰、张鼎增补。载药200多种;为营养和食疗类专著。

5.《海药本草》:李珣编撰。载药100余种,主要为外来药。

6.《蜀本草》(《重广英公本草》):作者韩保昇。增补药物14种;系统整理了七情畏恶。内容包括《唐本草》及其《图经》、韩氏增补部分组成。;五.宋代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

⑴作者及成书年代:唐慎微宋代

⑵内容:载药1558种,新增476种

⑶价值:纂集了《本经》以后各种主要本草著作的内容,文献价值极高

附:

1.官修本草:开宝本草→嘉祐本草+图经本草→(证类本草)→大观本草→政和本草→绍兴本草

2.个人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本草衍义

3.药局:御药院→太医局卖药所(熟药所)→修合药所→医药惠民局、医药和剂局→太平惠民局;六.金元时期

1.《珍珠囊》—张元素著,载药100种。贡献:将归经与升降浮沉学说明确化、系统化,正式纳入中药性能行列。后由李东垣、王好古加以发扬光大。2.《饮饍正要》—忽思慧著,载各种食物468种。为营养和食疗类专著。

3.元代有“广惠司”,后改为“回回药物局”,由阿拉伯医生配制“回回”药物。;七.明代

《本草纲目》

⑴作者:李时珍

⑵成书年代:明代

⑶内容:载药1892种分16纲(部)60(类)

附药图1160幅附方11000余首

⑷价值

1.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的总结,是部伟大的药学巨著

2.批判纠正了以前药物学中的一些错误论述

3.分类法的伟大进步

附:《本草品汇精要》—明代唯一官修本草。由刘文泰等49人编纂

文档评论(0)

188****09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