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诗词情感赏析专题复习.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考诗词鉴赏之情感赏析专题复习讲义

一、专题引言

古诗词是中考语文的核心题型之一,分值占比约8-10分,而“情感赏析”是其中的高频考点,直接关联对诗词主旨的理解与解读深度。本讲义围绕中考考纲,结合经典真题与实战技巧,帮助考生掌握“精准定位情感、规范分析情感”的方法,提升诗词鉴赏的得分能力。

二、考点探析

根据近5年全国各省市中考语文真题统计,诗词鉴赏中与“情感”相关的考点主要集中在以下4类,且常与“内容理解”“语言品味”结合考查:

1. 理解情感内涵:明确诗词表达的核心情感(如思念、爱国、闲适等);

2. 分析情感成因:结合背景、人物经历、词句内容,说明情感产生的原因;

3. 赏析情感表达:判断情感通过“意象”“手法”“语言”等如何传递;

4. 评价情感价值:简要分析情感的时代意义或人文内涵(仅在较难题型中出现)。

三、学习目标

5. 能准确识别中考诗词情感赏析类题型(如“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结合某句分析情感”);

6. 掌握4种核心鉴赏方法,能独立分析课内及课外古诗词的思想情感;

7. 能规范组织答题语言,做到“观点明确、依据充分、逻辑清晰”。

四、中考高频诗词情感分类(附案例)

中考常考的诗词情感可归纳为7类,每类均对应典型题材与关键词,考生可通过“题材定位情感”:

情感类别

典型题材

关键词/意象

示例诗词(课内)

1.雄心壮志/爱国忧民

边塞诗、咏怀诗

金戈铁马、狼烟、中原、江山

辛弃疾《破阵子》

2.思乡怀人

羁旅诗、送别诗

明月、鸿雁、归雁、家书

王湾《次北固山下》

3.友情惜别

送别诗

杨柳、酒、孤帆、离亭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闲适淡泊

田园诗、山水诗

东篱、菊花、南山、清泉

陶渊明《饮酒(其五)》

5.壮志难酬/时光感慨

咏怀诗、登高诗

白发、流年、空老、浊酒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6.人生哲理

哲理诗

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登高

陆游《游山西村》

7.同情民生

讽喻诗、叙事诗

贫女、输税、饥寒、役夫

白居易《观刈麦》

五、中考真题示例(含解析)

示例1:浙江中考题——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题目:“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与“可怜白发生”形成强烈对比,这体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前句抒发了词人渴望替君王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后句“可怜”二字转折,揭示词人壮志未酬、年华已逝的悲愤与无奈,整体体现了“壮志与现实”的矛盾之情。

解析:通过“找关键词”(“了却”“赢得”表壮志,“可怜”表悲愤)+“知人论诗”(辛弃疾为南宋爱国词人,一生渴望抗金却屡遭排挤),可精准定位情感。

示例2:江苏中考题——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题目: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欲济无舟楫”一句分析。

答案:表达了诗人渴望被朝廷重用、施展政治抱负的愿望,以及无法实现理想的淡淡焦虑。“欲济无舟楫”中,“济”指渡湖,比喻“实现理想、为国效力”,“无舟楫”比喻“缺乏机遇与引荐”,诗人借这一比喻,含蓄表达了想做官却无人推荐的处境与心愿。

解析:通过“悟景语与情语”(前四句写洞庭湖壮阔之景,烘托诗人的胸襟与抱负)+“析典故/比喻”(“无舟楫”“羡鱼情”的象征义),推导情感。

示例3:山东中考题——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题目:诗中“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一句,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答案:“白头”“搔发”写出诗人因战乱(烽火连三月)而忧愁焦虑,头发稀疏;“不胜簪”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既有对国家残破的悲痛,对亲人离散的思念,也有对自己年华老去、无力救国的怅惘。

解析:通过“找细节描写”(白头、搔发)+“结合背景”(安史之乱,杜甫被困长安),叠加情感层次。

六、情感鉴赏核心方法(附实战应用)

方法1:从标题“抓题眼”——初步锁定情感方向

标题是诗词的“眼睛”,往往直接点明题材、对象或情感基调,通过“关键词”可快速定位情感:

• 找动作/事件:如《送元二使安西》(“送”→送别诗→友情惜别)、《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思”→思乡诗→思乡怀亲);

• 找情感词:如《秋词(其一)》(“秋”常关联“悲秋”,但刘禹锡此诗反写“乐秋”,需结合内容修正,不过标题先给出“秋”的题材方向)、《喜见外弟又言别》(“喜

文档评论(0)

PDF文档格式转化 图片识别 票证识别服务 欢迎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