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6岁孩子》名家推荐序.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这里寻找答案

“教育是一门科学,不能仅凭经验。”这是我回国后一直倡导的教育观感。

2002年我从德国慕尼黑大学毕业后回到国内开始从事教育工作,将近十年的工作让我感到困扰最多的就是父母们宁愿相信经验,而不求证于科学;父母宁愿把自己的孩子和周围孩子相比,也没有办法用科学的方式评价自己孩子成长得是否合适。

印象最深的是每次都有父母焦虑孩子的正常现象,比如说“多动”。在他们的眼中,如果一个四五岁的孩子无法专心做事30分钟就是多动症,就需要看病吃药,就会导致学业问题。每次我都耐心地向他们解答每个年龄段不同的正常现象,持续多长时间就是在正常范围之内才能减轻他们的担心。比如父母们不明白为什么三四岁的孩子喜欢拿到东西就往地上扔,喜欢强调“我”。

只有当父母知道什么是“正常”,才能真正理解孩子的行为,也才能给予正确的引导。

所以,我特别希望有一套介绍个体发展基本规律的书籍,帮助父母认识到孩子个体发展的规律,帮助他们能够判断孩子行为的“正常”,理解孩子行为的原因。

相比较个人发展和心理认知的专业书籍的晦涩,《你的n岁孩子》系列更加生动,语言容易理解。在这本书中,读者会看到的是一群同年龄的孩子,他们的生活跃然纸上,在这里,你一定会找到自己家里的那个宝贝,也能更加容易走进他们的内心。

兰海

编者注:兰海,上濒教育机构创始人,毕业于德国慕尼黑大学教育心理学专业。研究方向:创造力发展、青少年成长、教育规划、亲子关系。兰海先后在慕尼黑大学获得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三个学位,在九年的教育实践工作中,对国际、国内的教育状况有异常深入的了解和研究。目前,兰海是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成长在线》栏目特邀专家;《父母世界》杂志特邀专家。著有《嘿,我知道你》、《孩子需要什么》。2009年,中国教育报专题人物报道:《教育是科学,不能仅凭经验》;2011年4月,CCTV10《人物》

栏目专访:《带孩子寻找快乐的老师——兰海》。

译者序

亲爱的读者:

六岁。唉!我一边翻译一边想,两年以前,小羊羊(我的孩子)六岁的时候,如果我能把这本书读得更仔细一些,该多好。那时候我只是匆匆掠过,没有细心品味;而现在逐字逐句的翻译,却让我注意到,我忽略了好多东西。

比如说,六岁的孩子会撒谎,会拿别人东西。当羊羊再三被我抓住他撒了谎、拿了小朋友的东西时,我真是又气又恨又急,恨不能把我最在意的“诚信”品德用注射器注进他脑子里去。又比如说,六岁孩子在小朋友的生日会上,肯定是个小贪心,恨不能把一切洗劫一空。而当我真的就撞上羊羊在小朋友生日会上的那个贪婪劲儿,我,唉,羞得无地自容,立即后悔不该带他来……

可是,现在,我却看得很明白。其实,这都是六岁孩子的正常现象。我当然应该把我的观念和要求告诉孩子,但是,我可以很平静地要求他,适度严也适度宽,而不是又气又恨又急又羞。这本书的作者说得很对,知道了是怎么回事,碰上的时候妈妈就不再会这么苦恼,而能够平心静气很多,也能够理智很多。

当然,也幸亏我当时草草读了一遍,虽然忽略了不少细节,但是毕竟看过,知道了六岁的年龄是“暴风骤雨”的人生第二叛逆期,对孩子跟我之间可能出现的冲突和矛盾,有了比较充足的心理预期。所以,虽然羊羊的六岁风暴实际上比

一般孩子更“猛烈”一些(他性格本身就是“冷面独行侠”),我居然还没有被他气哭过。可是,被他气得暴跳如雷的时候倒是不少。结果就是屡次被我的网友们一顿狂拍。也幸亏网友们对羊羊的捍卫、对我的抨击,不然的话,羊羊从我这里吃的苦头恐怕更多。在这里,我再次诚恳地感谢亲爱的朋友们。

我第一次接触到这一套书的时候,我的两个淘气的小男孩还只有两三岁。那时候我一边四处搜寻怎样养育孩子的书,一边和孩子一起参加美国老师主办的亲子班。老师的素质非常好,修过三门儿童心理方面的不同学位,常常给我们讲述一些不同年龄的孩子会有些什么样的“坏”行为,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以及妈妈这时应该怎么办。这些知识让我十分惊奇,替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了解孩子心理和行为背景的窗户,更何况,老师传授的“技巧”还真管用!我越来越喜欢向老师请教。

有一天,老师把我带到亲子班的一个书架前,拿出一本书来介绍给我:你读读这本书吧,会很有帮助。我接过书一看,立刻注意到这本书里的内容和老师授课的内容十分相近!我蹲下身子来,往书架里仔细一看,嚯!三岁、四岁、五岁、六岁……

每一岁都有一本!

我立即拿了两本回家读。从此,我爱上了这套书!这套书和其他育儿书最大的不同,在于成书的背景。很多的育儿书,包括现在最走红的海蒂·墨卡夫的书,大多都是根据妈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而写成的书,也有些儿童教育专家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写成的好书。但是,这一套《你的n岁孩子》系列,却是由美国著名的“格塞尔儿童发展研究所”

文档评论(0)

136****078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